我靠,这事儿看得我拳头都硬了。 一个坐轮椅的人,就卡在飞机舱门口,差那25厘米,死活上不去。最绝的是,旁边开升降车的司机,就那么冷冷地看着。 看着人家一个大活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进退两难。 然后机场半夜出来道歉,说是什么狗屁规定,为了安全,车和飞机必须留20厘米的缝。 我听了都想笑。 安全? 让一个行动不便的人,在半空中冒着摔下去的风险,这叫TMD安全? 你那20厘米的安全距离,是用来保障飞机的,不是用来为难人的。 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啊哥们。 你哪怕搭把手,或者动动脑子用个板子垫一下,至于让人家一个公众人物,事后愤怒地写下“连滚带爬”这四个字吗? 那点人情味儿,比你的KPI金贵多了。 行吧,深圳机场反应还算快,连夜道歉、加人、研究新设备。 这值得点赞,但说实话,这不该是出了事、上了热搜才想起来的吗? 这种“缝隙”,在你们日常工作中,肯定不是第一次出现吧? 这事儿就像一面镜子。 照出我们身边多少地方的“无障碍设施”,其实都是“有障碍设施”。 不是陡得能起飞的轮椅坡道,就是常年上锁的无障碍电梯,再不然就是被共享单车堵死的盲道。 建的时候轰轰烈烈,用的时候鬼影都看不见一个。 郑智化老师说得挺体面,不追究个人,只希望服务能优化。 但我们这些普通人心里都明白: 真正的尊重,不是墙上贴个标语,不是文件里写得漂亮。 而是当那个25厘米的缝隙出现时,会有人下意识地、毫不犹豫地想去把它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