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抛出惊人言论:“如果必须选边站,新加坡现在会选择美国;但

未央秘史 2025-10-28 13:43:02

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抛出惊人言论:“如果必须选边站,新加坡现在会选择美国;但20年后,将会倾向中国!”这番直言不讳的预言,在瑞士银行的一场展望会议上引发满座美西方政商精英的深思。实际上,美国私募大佬苏世民早已预见,他说:“世界的未来在中国!” 现在之所以会倾向美国,核心就是当下的利益绑定还没到能轻易解绑的地步,新加坡的安全和金融命脉,目前还攥在美国主导的体系里。 作为一个国土面积还没北京朝阳区大、没什么战略纵深的国家,安全感从来都是稀缺品,而美国现在还是亚太地区军事存在感最强的国家,双方1990年就签了《国防合作协议》,樟宜海军基地是美军在东南亚唯一能停靠航母的港口,第七舰队的舰艇常年在这里补给休整,甚至还部署了P-8A反潜巡逻机和“宙斯盾”相关设备。 新加坡的不少武器装备也来自美国和欧洲,这种军事上的捆绑不是说断就能断的,就像家里的防盗门还得靠人家提供锁芯,短期内肯定不敢轻易换供应商。 金融方面也一样,新加坡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靠的就是美国主导的全球交易体系和美元结算网络,很多国际会议、跨境交易都得在这套规则里玩,就像开网店得依托成熟的电商平台,现在还没到能自建平台的地步,自然得暂时顺着现有规则走。 但20年后的风向要变,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经济趋势的理性判断,毕竟国家间的关系最终还是要靠实力说话,而经济实力就是最硬的底气。 中国已经连续12年是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双方贸易额达到1111.1亿美元,同比还增长了2.6%,新加坡新增对华投资106.9亿美元,中国企业对新直接投资更是达到117.9亿美元,这种双向奔赴的经贸联系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更关键的是中国和整个东盟的绑定,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冲到6.99万亿元,连续5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累计双向投资超4000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存量已经是美国的3倍。 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贸易枢纽和金融节点,不可能看不到这个大趋势,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一边是持续增长的庞大市场,一边是增长放缓还时不时搞保护主义的市场,用脚投票都知道该往哪走。 中国在区域内的合作模式也让新加坡放心,不像有些国家搞霸权那套,中国更像是个务实的合作伙伴,雅万高铁就是最好的例子,修起来直接方便了当地老百姓出行,带动了沿线贸易,没有附加一堆政治条件,这种“修路赚钱、互利共赢”的模式,比空喊口号的联盟靠谱多了。 中老铁路开通三年多,累计发送旅客超4860万人次,运输货物超5400万吨,跨境货物占了四分之一还多,这种实实在在的联通红利,让周边国家都看在眼里。 还有RCEP这个全球最大的自贸区,2024年区域贸易额已经突破5.7万亿美元,中国作为里面的核心经济体,不仅推动关税减免、通关简化,还和东盟推进自贸区3.0版谈判,把数字经济、绿色经济这些新兴领域都加了进去,未来的合作空间只会更大。 对比之下,美国搞的印太战略更多是军事和政治围堵,动不动就加关税、搞技术封锁,2025年美国还给新加坡加征10%关税,而新加坡对美顺差才28亿美元,这种“盟友式打脸”让新加坡不得不重新掂量,靠谁才能长久稳定发展。 苏世民作为掌控1.2万亿美元资产的资本大佬,说“世界的未来在中国”可不是客套话,资本家从不跟趋势作对,哪里有增长潜力、哪里有赚钱机会,资本就往哪里流。 2024年证监会已经明确支持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国的并购市场正在迎来黄金期,像黑石这样的巨头自然不会错过。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存量资产整合、产业升级带来的机会,比很多成熟市场都要多,再加上14亿人的庞大消费市场和持续提升的科技实力,这些都是吸引国际资本的核心要素。 新加坡作为国际资本进出亚洲的门户,不可能看不到这种趋势,现在已经在悄悄扩大人民币结算的使用范围,半导体产业既接美国订单也欢迎中资建厂,这种“提前布线”的操作,本质上就是在为20年后的转向铺路。 国际秩序的天平也在慢慢倾斜,美国正在慢慢退出“世界警察”的角色,而中国的崛起让世界进入多极时代,IMF预测到2030年RCEP区域能贡献全球32.7%的经济增长,亚洲经济占比可能突破40%,这种经济重心的东移,必然会带来话语权的变化。 新加坡很清楚,未来的国际规则不可能再由美国一家说了算,而中国在区域内的合作模式,不搞强制、不搞接管,反而尊重各国的发展节奏,这种“求同存异”的处事方式,更符合小国的利益诉求。 杨荣文说20年后倾向中国,本质上是看清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硬道理,当中国和东南亚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度绑定,当人民币在区域贸易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当中国的科技和基建能力持续赋能周边国家,新加坡就算想保持中立,也会因为利益绑定而自然倾向中国。

0 阅读:0
未央秘史

未央秘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