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中方敢这样!华尔街某报感慨,中方和白宫谈判几乎不让步! 10月25日,在吉隆坡,中美发生了一场长达五个多小时的谈判,中美双方谁都没松口。这种场面,放眼全球,基本就只有中方能做到。 10 月 25 日那天,中美双方在吉隆坡坐下来谈判,单是当天就谈了五个半小时,后来又续了一天,算下来是整整两天的密集磋商。 外界都说这场谈判双方谁都没松口,放眼全球确实很少见,只有中方能在这种高强度博弈里始终站稳立场。 先说说这场谈判的背景,其实之前一个月中美经贸关系就有点紧张。美方 9 月份搞了不少动作,把几千家中国企业加到了限制名单里,还施压别的国家抢咱们相关的企业,10 月份又落实了对中国造的船征收额外港口费,更放出话来 11 月 1 日要对中国产品加征 100% 的关税,还要管制所有关键软件出口。 面对这些,中方也没含糊,直接对涉美的船舶收港务费,把相关美国公司列入反制清单,还按规矩收紧了稀土出口管制,这些都是谈判前就摆出来的态度。 到了吉隆坡谈判桌上,谈的事儿可不少,都是双方最关心的核心问题。美方一开始态度挺硬,上来就想定规矩掌握话语权,但中方直接拒绝了,明确说议题必须对等,得聊实在的。 双方围绕美国对华造船业和海事物流的 301 措施、关税暂停期延长、芬太尼关税和禁毒合作、出口管制这些事谈得很激烈。中方在这些问题上一点没松口,比如美方搞的那个针对造船业的单边收费措施,中方明确说这不合理,坚决反对,美方最后也没坚持推进制裁,只是说后续再协商。 关税问题上,美方本来拿加征 100% 关税当筹码,中方始终不接受这种施压,最后美方主动说不再考虑加征关税,双方还同意延长关税暂停期。 中方能这么坚定,不是硬撑,是有实实在在的底气。首先是咱们国内的经济底子越来越稳,现在国内老百姓的消费和国内的生产已经能撑起经济大半江山,内需对 GDP 增长的贡献预计能到 65%,不像以前那样特别依赖对美出口,现在对美出口的比例已经降到 12%,还在往下降,就算美方搞点限制,对咱们整体经济影响没那么大。 再就是手里有实在的筹码,比如稀土,美国的电动车、芯片、国防这些重要产业都离不开稀土,咱们提前对稀土的开采、提炼技术进行了出口管控,这一下就打到了他们的关键处。 这次谈判里,中方也没取消这个管制框架,只是把收紧的评估延期一年,主动权还在咱们手里。 反观美方,他们的强硬其实有点撑不住了。之前搞的对华限制已经让美国企业损失了上百亿美元,真要加征 100% 关税,最后还是美国消费者买单,东西会更贵,特朗普自己都承认高额关税不可持续。而且美国现在国债已经突破 38 万亿美元,根本经不起贸易战的折腾。 还有农业方面,美国大豆之前对华出口受影响,农民损失很大,而农业州的选票对特朗普很重要,他必须给农民一个交代,这也是美方不得不务实的原因。 这场谈判里,中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就是谈可以,但不能牺牲核心利益,不接受单方面的霸凌。谈判前两周,咱们一边出台稀土管制筑牢底线,一边又通过进博会这些事释放开放的诚意,刚柔并济,既表明了不让步的决心,也没把谈判的门关上。就像中方谈判代表李成钢说的,美方表达立场是强硬的,中方维护利益是坚定的,这句话说出了实情。 现在全世界都看着中美这两个大经济体的互动,以前不少国家面对美方的施压可能就妥协了,但中方用实际行动证明,平等协商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美国商会、BBC 这些机构和媒体也都承认,对华关税战不可持续,只会伤了自己。 中方的坚定不是好斗,是因为清楚自己的利益在哪,也有能力守住,这种底气和原则性,确实是其他国家很难做到的。 这次谈判达成的初步共识,也是建立在中方守住底线的基础上,为后续的沟通铺路,这也让大家看到,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