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抢劫安世,欧洲没有任何国家觉得不对,也没有觉得这么做是不对,也没有任何国家去

洛风阐社会 2025-10-28 14:44:55

荷兰抢劫安世,欧洲没有任何国家觉得不对,也没有觉得这么做是不对,也没有任何国家去谴责,他们只是在讨论安世对汽车的影响,这一幕把所谓的欧洲文明扒得干干净净,露出了底下藏着的强盗底色。 九年前中资刚接手时,这家荷兰企业早就是副“扶不起”的样子——那会儿中资因为不熟悉欧洲市场规则,实打实亏了好一阵,直到2018年闻泰科技掏出340亿真金白银全盘接盘,才算给这棵快蔫了的企业苗浇上了救命水。 谁能想到,中资硬是把这家濒临停滞的企业从泥潭里拽了出来。 借着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一路狂奔,到2024年时,安世已经冲到全球功率半导体第三的位置,车规级领域市场份额稳稳占住5.2%;尤其是小信号二极管、ESD保护器件这些细分赛道,连续5年稳居全球出货量榜首。 更别说给荷兰带来的实打实好处:奈梅亨总部的员工规模翻了近一倍,从最初的800多人涨到1500多,每年给当地贡献的税收,够撑起好几个市政公共项目。 说它是中欧合作的标杆,真一点不夸张——毕竟不是谁都能把亏损企业做成全球前三,还顺带拉动投资国就业和税收的。 可荷兰转头就来了出“农夫与蛇”的戏码。 他们翻出1950年代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当挡箭牌,一句连证据链都凑不齐的“国家安全威胁”,就给安世下了全球资产冻结令。 更离谱的是,荷兰法院连正经开庭质证都省了,直接暂停闻泰创始人张学政的所有职务,把安世几乎全部股份塞给第三方托管。 后来曝光的文件才揭开底:这背后全是美国在暗中撺掇,美方早就跟荷兰当局沟通过,要求换掉中方CEO、重新调整公司治理结构,而荷兰就这么乖乖当起了马前卒,把好好的商业合作彻底搅成了政治博弈。 最讽刺的是欧洲各国的集体沉默——别说站出来谴责这种明抢行为,连句基本的公道话都没说,满脑子只想着安世断供对自己汽车产业的影响。 德国大众最先遭了殃,沃尔夫斯堡工厂的高尔夫、途观生产线说停就停,一天损失就得4000万欧元。 倒不是大众不想扛,而是这些车型的车身控制模块、电池管理系统里,安世的二极管、MOSFET单车用量超过800颗,全球能做到车规级高可靠性的同类供应商不超过5家,根本找不到替代品。 宝马、奔驰更狼狈,慕尼黑工厂都开始拆库存车“拆东补西”,奔驰高端车型的芯片库存,撑死了也就够维持两周生产。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急得跳脚,联名给荷兰政府发警告:再这么折腾下去,全欧汽车生产线都得停摆。 但这份警告里,字里行间没提半句“荷兰抢中资资产不对”,满脑子都是自己每天蒸发的利润,甚至放话要起诉荷兰索赔——不是为了什么商业公理,纯粹是心疼自己的钱袋子。 法国一家智库倒是说了句实话,承认荷兰这是把“经济安全”当借口,踩碎了自己喊了几十年的自由市场原则,可也没敢谴责这种强盗行径,反而转头担心“中资会不会断供报复”。 合着只许他们抢别人的家当,不许别人护自己的利益?更可笑的是,荷兰这“抢劫”的水平还相当业余——连安世的供应链到底谁说了算都没搞清楚。 安世全球70%的封测产能都落在中国东莞,荷兰本土工厂只负责前端晶圆制造,说白了就是抢了个“半成品车间”。 中国这边一出台相关出口管制措施,荷兰工厂手里的晶圆立马成了没法加工的废片,仓库里数亿美元的芯片堆着发不出去,反而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 闻泰科技也没惯着,直接启动国际仲裁,张口就要索赔25亿欧元;安世中国区更硬气,公开驳斥荷兰总部的“质量污蔑”,明明白白说他们的任免决定在中国法律框架下根本无效——毕竟生产线大头在中国,真闹僵了,荷兰手里那点产能啥也不是。 这事儿掰开揉碎了看,所谓的“欧洲文明”根本就是块遮羞布。 平时把“契约精神”挂在嘴边,可轮到中资把亏损企业做成香饽饽,就立马翻出冷战时期的老古董法律抢资产;嘴上喊着“公平竞争”,转头就跟着美国搞政治干预,把商业合作当成博弈筹码。 欧洲各国的沉默更戳破了假象:什么欧盟团结、价值同盟,说到底都是利益同盟——只要不碰自己的蛋糕,别人被抢也能当没看见;一旦影响到自己的汽车生产线,才急着跳出来要说法,哪管什么公理道义。 说起来,安世这事儿不是头一遭,也未必是最后一次。 之前中资收购其他欧洲科技企业时,欧洲各国就没少拿“国家安全”当借口刁难,只不过这次荷兰的吃相尤其难看。 毕竟谁都清楚,安世的技术压根算不上什么顶尖机密——真要是有什么“安全威胁”,当初也不会同意中资收购,更不会眼睁睁看着中资把企业做这么大。 说白了就是见不得中资把欧洲本土企业做强,又眼馋新能源汽车背后的半导体红利,才彻底撕破脸玩起了“明抢”。 这哪是什么“文明古国”的做派?跟街头抢别人辛苦攒下家当的混混没半点区别,只不过多披了件“国家安全”的马甲,装得像那么回事儿罢了。

0 阅读:87
洛风阐社会

洛风阐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