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及其盟友已就停火达成共识,并同意在未来七至十天内制定具体计划。 先得说说这 “停火共识” 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各方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对乌克兰来说,最近前线的处境越来越难,北约的援助明显跟不上了。 2025 年第三季度北约对乌军事援助金额比上半年少了 43%,炮弹、无人机这些消耗品缺口越来越大,之前靠西方支援的 “海鹰 - 10” 无人机,现在库存只剩不到三成,士兵们连日常侦察都得省着用。 更头疼的是兵源问题,乌克兰适龄男性征兵率已经连续半年下降,不少地区甚至出现 “强制征兵引发抗议” 的情况,泽连斯基政府要是再撑着不谈判,国内压力只会更大。 盟友的态度转变也是关键。之前一直给乌克兰 “喊加油” 的欧洲国家,现在自己也扛不住了。德国、法国的军火库储备快见底,德国联邦国防军的炮弹库存只够维持 “紧急情况两周使用”,法国想增产 155 毫米炮弹,可工厂产能得明年才能跟上。 美国这边更不用说,明年就是大选年,现任政府不想再把精力放在海外冲突上,国会里反对继续援乌的声音越来越大,10 月中旬众议院还否决了一项新的对乌援助法案。盟友们私下早就跟乌克兰沟通,希望通过谈判缓解局势,这次 “达成共识”,其实是乌方顺了盟友的意。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就是冬季对战场的影响。每年 11 月到次年 3 月,乌克兰东部和南部都会迎来严寒天气,最低气温能降到零下 20 度,泥泞的战场会让装甲部队寸步难行,后勤补给也会受严重影响。 2022 年、2023 年的冬季,双方都因为天气放缓了进攻节奏,今年要是接着打,不管是乌克兰还是俄罗斯,都会面临 “冬季损耗大于战果” 的困境。泽连斯基选在 10 月底宣布停火共识,也是想赶在严寒来临前,为谈判争取个相对有利的时机。 不过 “达成共识” 和 “真能停火” 之间,还隔着不少坎。首先得看俄罗斯的态度,目前俄方还没对乌方的声明做出正式回应,但之前普京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停火必须满足俄罗斯的安全诉求”,比如承认克里米亚归属、确保乌东地区 “特殊地位”,这些都是乌克兰之前不愿让步的点。 要是接下来七到十天的具体计划里,乌方不松口这些核心问题,俄罗斯大概率不会买账,停火谈判很可能卡在第一步。 就算双方谈妥了停火细节,执行起来也有风险。之前 2023 年 3 月,俄乌曾在土耳其的斡旋下达成过 “人道主义停火”,结果不到一周就因为 “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停火” 而破裂。 这次要是没有第三方监督机制,比如联合国或者中立国派出维和部队,很难保证双方不会再出幺蛾子。而且战场局势瞬息万变,现在俄军还控制着乌克兰南部的赫尔松部分地区和东部的顿涅茨克大部分区域,这些 “实际控制区” 的归属问题,会成为谈判里最难啃的骨头。 泽连斯基在讲话里特意强调 “与盟友共同制定计划”,其实也是想拉着盟友一起给俄罗斯施压。他知道单凭乌克兰自己,很难让俄罗斯让步,所以把盟友绑在 “停火进程” 里,既能争取更多谈判筹码,也能让盟友继续在经济、军事上支持乌克兰。 比如欧盟已经承诺,要是停火能顺利推进,会给乌克兰提供 “战后重建初期援助资金”,美国也暗示可能 “放宽对乌农产品出口限制”,这些 “好处” 都是泽连斯基政府想拿到的。 现在国际社会都在盯着接下来的七到十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已经表示 “愿意为停火谈判提供支持”,土耳其、沙特等之前参与过斡旋的国家,也在主动联系俄乌双方。 对普通民众来说,停火意味着不用再躲防空洞,能恢复正常生活;对俄乌两国来说,这是结束三年多苦难的机会;对全球来说,冲突缓解能让能源、粮食市场更稳定。但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谈判过程肯定不会顺利,毕竟三年多的冲突积累了太多矛盾,想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没那么容易。 眼下,泽连斯基的停火计划如同一场高风险外交赌博。 他需要向西方证明乌克兰仍有谈判价值,同时又要向俄罗斯展示乌克兰有持续抵抗的能力。 而“战斧”导弹请求,更像是这场赌博中的最大筹码——即便知道可能难以兑现,也要摆上谈判桌。 信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