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托儿所的女所长去买菜,发现菜贩子有些眼熟,说话时还带有河南口音,经过

混沌于浮云 2025-10-29 21:56:56

1950年,托儿所的女所长去买菜,发现菜贩子有些眼熟,说话时还带有河南口音,经过再三辨认,她发现,此人竟是渣滓洞的所长! 1950年3月,叶兰英像往常去菜市场采购托儿所需菜。她在摊位前停下,注意一个卖菜男人的身形和口音。那河南腔调让她警觉,因为它勾起渣滓洞的旧忆。她多看了几眼,结合身高和体态,怀疑这人是徐贵林。她没急着行动,先离开市场,回家联系两名同样经历过监狱的旧识。她们三人次日分头返回市场,从不同角度观察摊主。确认耳垂黑痣和疤痕后,她们确信无疑。那男人化名徐天德,藏在岳父家,靠卖菜维持。 叶兰英的观察基于多年积累,她记得徐贵林的特征从监狱巡逻时就刻在脑中。市场那次,她先买菜试探,口音一出口就对上号。徐贵林逃脱后,先混进胡宗南部队,冒充士兵领路费脱身。公安追到他河南老家,却发现他从未回去。没想到他胆大潜回重庆,岳父提供掩护。他每天戴草帽出摊,避免暴露。叶兰英的职业让她接触底层民众,她知道这种伪装常见,但直觉告诉她不对劲。她和伙伴们反复核对,避免误判。 三人观察几天,记录下摊主的习惯动作和与人互动的腔调。叶兰英主导这次行动,因为她对徐贵林的印象最深。报告公安局前,她们确保信息准确。徐贵林的伪装虽巧妙,但忽略了口音这道关。公安局接报后,成立专案组,先派便衣监视。叶兰英在家等待,次日见摊位还在,电话催促警方。警方解释需查武器和同伙,以防风险。她继续上班,但心思全在那摊上。徐贵林不知大祸临头,还在市场周旋。 监视持续,叶兰英偶尔路过确认。徐贵林携带短枪,但警方未动,以免打草惊蛇。叶兰英的报告打破了追捕僵局,公安从线索中断处重启。徐贵林的岳父家在惠工村,离市场不远,他挑菜进城,路径固定。叶兰英的托儿所就在裕华纱厂,离现场近,她成了情报源。她的坚持让这个隐藏的恶徒浮出水面。公安局用她的描述比对档案,锁定身份。徐贵林的罪行档案虽部分毁,但幸存者证词补全。 公安局行动谨慎,3月22日中午收网。便衣买菜时,埋伏人员扑上,徐贵林被制服。他喊错人,但公安认出他。押解到局,他出示假身份证,否认一切。警方调来十五名屠杀幸存者和目击者,指证他枪杀罗世文和指挥大屠杀。徐贵林崩溃,交代全部,包括追杀逃生者和叫嚣言论。审讯记录他的军统履历,从学兵到狱长,一路血迹。 公审大会在5月18日解放碑前举行,人群云集。重庆法院以反革命杀人罪判死刑,当场执行。枪声后,正义落地。徐贵林的结局是自食恶果,他残害近两百烈士,却在菜摊栽跟头。叶兰英继续托儿所工作,教育下一代。

0 阅读:44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