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42军战士们发现了一件怪事,在他们身后一座没有人的山上,被美军的飞机不停地轰炸了三天,炮弹也不断落在山坡上,大家都感到很纳闷。 “美国佬这是唱的哪一出?那山上还能有活物吗?”望着对面被浓烟笼罩的山头,一名志愿军战士趴在战壕中,忍不住低声问道。 因为那座看似空无一人的山峰,已被美军轰炸机连续轰炸了三天,炮弹像犁地般将山坡翻了一遍又一遍。但他们并不知道的是,就在这片被炮火覆盖的山头上,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坚守战正在上演…… 而美军的异常行动,立即引起了指挥员的警觉,被派出的侦察兵观察到,就在这山头上,每当美军步兵试图冲上山坡时,总会被不知来源的火力击退,随后美军飞机就会展开新一轮轰炸。这种反复的拉锯战让美军指挥官坚信,山上至少潜伏着一个连的兵力。 但随着后续的清理救援后,众人才了解到,实际上,此时的山头上,只有一名战士仍在坚持战斗。 他就是关崇贵,一位普通的志愿军副班长。在部队主力转移后,他带领一个班奉命留守阻击敌人。随着战斗持续,战友们相继牺牲,弹药也逐渐耗尽。 于是为了继续战斗,他不得不利用轰炸间隙,从敌军尸体上搜集武器弹药。有一次早已饥肠辘辘的他,在一名敌军士兵的口袋里,找到了半块巧克力,而这成了他三天里唯一的食物补给。 但其实关崇贵的顽强战斗精神并非偶然。因为在之前的战斗中,他就曾用轻机枪击,落过美军飞机。当时这个举动违反了,不得用轻武器对空射击的规定,但由于取得的显著战果,他受到了上级的特令嘉奖。 然而也正是这种在绝境中,敢于坚持的战斗精神,支撑着他独自坚守阵地。每当美军发起冲锋时,他就利用地形灵活移动,不断变换射击位置,制造出多人防守的假象。 持续的炮火震得他双耳嗡鸣,饥饿和寒冷不断侵袭着他的身体。有几次,炮弹就在他身边爆炸,飞溅的弹片擦伤了他的手臂和脸颊。但他始终没有后退一步,依然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 很快,三天时间过去,他的子弹几乎打光了,只能依靠搜集来的手榴弹继续阻击敌人的进攻。 当侦察兵终于突破炮火封锁冲上山头时,看到的景象令他们震撼,只见关崇贵浑身是土,瘫坐在战壕里,身旁整齐排列着三十多支从战场上搜集来的枪支。 而此时的他几乎无法站立,但手指仍紧扣着机枪扳机,目光死死地盯着山下。阵地前横七竖八地躺着不少美军士兵的尸体,没有任何敌人能够跨过他用生命划下的防线。 只能说,这样的坚守已经超越了普通军事行动的范畴,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在装备悬殊的战场上,中国军人用血肉之躯证明了:意志比钢铁更坚硬,信念比炮火更强大。 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那座山上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关崇贵和他的战友们的故事依然在提醒着我们:英雄从来不是天生的超人,而是在最危险的时刻,选择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每一个平凡人内心深处的勇气与担当,往往能在最黑暗的时刻迸发出最耀眼的人性光辉。 而这种精神力量,不仅存在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也同样存在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激励着每一个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奋斗、永不放弃。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到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 正能量致敬 信息来源: 《解放军报》《抗美援朝战争史》 中国吉林网|《关崇贵: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传奇英雄》 文|沐琨 编辑|南风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