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姑娘”到“不好惹”:真正的能力是敢于冲突,更敢收拾残局

薇薇呀 2025-10-31 11:13:10

非常通透的话: “那些敢于吵架、敢于冲突、敢于强势、敢于不礼貌、敢于不要脸的人,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他们有冲突的能力,更有收拾残局的能力。” 我把辞职信写了十三遍,从声泪俱下的控诉改到不卑不亢的告别。最终版躺在邮箱发件箱里,只差一个点击。我知道,只要按下发送键,就能继续当个人人夸赞的“好姑娘”。 但那天早上,当我看见周琳把我熬了三个通宵的方案,署上她自己的名字发进项目群时,我突然点了“取消”。 我径直走进总监办公室,把打印出来的原始文件放在他桌上。 “王总,这个方案是我做的。” 总监从报表里抬起头,眼神里带着被打扰的不悦:“晓君啊,团队不分彼此。” “分。”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在抖,但异常清晰,“署名权分,功劳分,奖金也分。” 那是我职业生涯第一次冲突。走出办公室时,后背全湿了,手心却热得发烫。 周琳在茶水间堵住我,笑容像涂了蜜的刀:“晓君,至于吗?我正准备跟王总说你是主要执行人呢。” “至于。”我给自己倒了杯热水,“我不是执行人,我是创作人。” 她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从前我会在她这样的注视下落荒而逃,但这次我稳稳地端着杯子,感受热气氤氲在脸上。 真正的战役在一个月后。公司竞标一个重要客户,周琳在会上提出一套保守方案。 “我不同意。”三个字出口时,整个会议室安静了。 我走到白板前,开始画思维导图。讲我的构想,我的数据,我的风险预案。周琳几次想打断,我直接抬手制止:“请让我说完。” 那一刻,我像个不要脸的莽夫,把礼貌和谦让踩在脚下。 结果是我赢了。也把周琳彻底得罪了。 她开始在各种场合给我使绊子。传播我和客户关系暧昧的谣言,在我急需数据时“恰好”请假。 我没有哭,也没有找领导诉苦。我收集了她所有越界的证据:微信记录、邮件往来、被篡改的会议通知。然后在一次部门会议上,当着她所有嫡系的面,我把整理好的时间线投在了大屏幕上。 “周经理,”我语气平静,“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每次我的项目关键节点,都会出现这样的‘巧合’?” 她脸色煞白,支支吾吾。我没有乘胜追击,只是关掉投影:“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 会后,总监找我谈话:“晓君,你变得有点……强势。” 我笑了:“王总,您是想说我终于像个能打仗的兵了?” 收拾残局需要智慧。我主动接了没人敢碰的烂尾项目,带着几个刚毕业的实习生,一点一点把它做活了。 周琳手下最得力的干将后来找我喝酒,说:“晓君姐,你现在有种不好惹的劲儿,但奇怪的是,大家反而更愿意跟你了。” 是啊,谁会真心跟随一个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呢? 今年公司架构调整,总监位置空出来一个。所有人都以为会是周琳,最后任命下来的却是我。 就职演说上,我看着台下说:“以前我觉得冲突是灾难,现在我知道,灾难是问题被掩盖。” 现在,我的团队以难管著称,每个人都敢提反对意见,会议经常开得像辩论场。但我们的业绩是全公司最好的。 上周面试新人,一个女孩怯生生地问:“如何在这里快速成长?” 我说:“学会吵架。不是泼妇骂街,是敢于亮出你的底线,捍卫你的观点。然后,学会自己收拾战场。” 昨天路过会议室,听见两个下属在激烈争论。同事想来劝,我摆摆手:“让他们吵。吵明白了,比糊弄过去强。” 真正的能力,不是永远微笑,而是该亮剑时敢亮剑,亮完剑后,还能把战场打扫干净,种上花。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真正的君子追求的是在尊重差异基础上的和谐,而非盲目附和。 尼采:“所有不能杀死我的,都使我更强大。” 冲突就是这样一种考验。敢于进入冲突并成功处理它,个体和关系都能因此而变得更加强韧。 马丁·路德·金:“真正的和平不仅仅是不存在紧张局势,而是存在正义。” 为了避免冲突而维持的表面和平,往往是以压抑不公和牺牲正义为代价的。敢于冲突,有时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真实的和谐。 罗斯福夫人:“除非你同意,否则没人能让你感到自卑。” 不被他人的评价和眼光所束缚,敢于捍卫自己的立场和权益。 王阳明:“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我们常常将害怕冲突归因于性格温和、内向或善良。 但本质上,这是一种能力的缺失:缺乏设立边界的勇气、缺乏清晰表达诉求的技巧、更缺乏应对冲突可能带来的未知后果的心理承受力。 相反,敢于冲突的人,恰恰对这些能力有了充分的储备。 正因为相信自己有能力“收拾残局”,一个人才会真正“敢于”去冲突。 在过分强调“礼貌”和“谦让”的文化中,我们常常被这些规则绑架,牺牲了自己的核心利益和尊严。 要知道,在某些情境下,适度的“强势”是明确立场的必须,“不礼貌”是对他人越界行为的正当反击。 这并非提倡无理取闹,而是指当对方的言行已经侵犯你的底线时,你有权脱下“礼貌”的外衣,展现出坚定甚至强硬的一面。 一个真正成熟、有力量的人,不是没有冲突,而是能自如地驾驭冲突。

0 阅读:47
薇薇呀

薇薇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