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陆二次飞天:从12年蛰伏到指令长,他的星辰路藏着中国航天的密码 2025年10月31日深夜,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烈焰照亮戈壁,神舟二十一号直冲云霄。指令长张陆望着舷窗外急速后退的地球,眼中满是笃定——这是他时隔两年四个月再征太空,胸前飞行荣誉标的星芒,见证着从航天员到"太空带队人"的蜕变。 很少有人知道,这份笃定藏着12年的极致坚守。2009年,已是空军空战射击主任的张陆主动报名航天员选拔,从此与离心机、水下训练舱为伴。为了适应太空失重环境,他要把吃饭、喝水这些日常琐事练成"技术活":用叉子精准叉住食物防"逃逸",靠带止水夹的吸管控制饮水,连睡觉都得用绳子固定手臂找平衡。首次飞天前的12年里,他当过备份航天员,在日复一日的重复训练中打磨每一个动作,直到2022年神舟十五号任务,才终于圆了太空梦。 那次186天的征程,他创造了单个乘组4次出舱的纪录,见证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在太空度过首个春节。但返回地球后,张陆没歇脚。"飞行和准备飞行,是航天员的两种常态",他以"新人"姿态重启训练,年龄增长让体能恢复变慢,就比年轻队友多花时间加练,不懂的实验细节就追着科研人员问透,只为达到"最优成绩"。 这份严苛让他在2024年脱颖而出,成为神舟二十一号指令长,带领"70后带80后、90后"的跨代乘组出征。这个涵盖驾驶员、工程师、载荷专家的组合,是中国航天人才梯队成熟的缩影。作为"老大哥",他把太空生存技巧、出舱应急经验倾囊相授,用"眼有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的信念感染队友。 此次征程中,他有望刷新个人出舱次数纪录,还要带领团队完成小鼠在轨照料、新舱外航天服测试等新任务,更要实现3.5小时快速对接的"太空重逢"。这些突破的背后,是他在离心机承受8倍重力时仍精准操作的坚韧,是水下训练后握不住筷子的坚持。 从洞庭湖畔仰望蓝天的少年,到两度叩问天宫的指令长,张陆的故事里,有个人的坚守,更有中国航天的接力。他说下个梦想是登月,还盼着和年轻人并肩战斗在空间站。这份传承,正是星辰大海路上最动人的力量。你被这位航天英雄的故事打动了吗?欢迎聊聊你的感受~英雄航天员 航天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