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儆猴,中方开始动真格了,德国想买稀土,就必须先交敏感数据。中国的“稀土战”把

烟雨评社 2025-11-03 10:53:21

杀鸡儆猴,中方开始动真格了,德国想买稀土,就必须先交敏感数据。中国的“稀土战”把德国打急眼了?德国央行行长不顾体面,要对中国“干票大的”,我方直接开始反制,必须交出数据! 当德国车企为获取稀土进口许可,被迫交出供应链细节、客户名单甚至产品设计图纸时,西方媒体彻底炸开了锅。德国经济部官员高呼 “经济胁迫”,却拿不出任何反制手段。 中方要企业交数据的说法,其实源于 2025 年 10 月商务部接连发布的两道公告。新规里明确,不光是原产于中国的稀土,哪怕境外产品里中国稀土成分占比超过 0.1%,出口前都得拿中国的许可证。 申请许可时必须说明最终用途,像钐、镝这些中重稀土,要是流向军事用户或者用于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原则上直接拒批。德国企业扎堆的新能源汽车、先进芯片领域,也得逐案审核,提交的数据得说清材料用在哪、产能多少,这才有了 “交数据换稀土” 的说法。 这么做绝非突然发难。中国稀土储量只占全球 23%,却曾撑起 90% 的供应,江西赣州光是治理稀土开采造成的土地污染就花了 380 亿,比多年开采收益还高。 2025 年 1 到 7 月中国稀土出口量其实同比涨了 13.3%,但管控必须跟上 —— 稀土既能造新能源汽车电机,也能用于先进雷达、航空发动机这些军事装备,不严控就可能被转作他用。全球早有 13 个国家这么做,中方只是跟国际通行准则对接而已。 德国急眼的背后,是产业命脉被掐住的焦虑。德国汽车业每年要用掉全球近四成的稀土永磁材料,大众、宝马的电动车电机离不开中国的钕铁硼磁体。新规一出,巴伐利亚州几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差点断供,直到通过中方的 “快捷通道” 才拿到许可。 这种压力下,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才公开说要做 “大胆决定”,甚至暗示 “报复”,法国总统马克龙还跟着提议用欧盟《反胁迫工具法案》反击,可这法案生效至今一次都没用过,欧盟内部德国要保产业、法国要护本土,根本没法形成统一战线。 中方的回应则透着务实。驻慕尼黑总领事邱学军直接在德国媒体发文,说稀土出口从不是中欧问题,2025 年上半年六成欧盟企业都顺利拿到了许可。 商务部更明确,只要遵守规则,正常需求都能满足,所谓 “反制” 其实是把模糊的管控变清晰。毕竟跟美国搞芯片封锁不同,中方从没想过断供,只是要守住环保和防扩散的底线。 现在这场博弈的真相逐渐清晰:中方要数据是为了精准管控,不是卡脖子;德国放狠话更多是政治表态,企业该申请许可还是得申请。 纳格尔喊着 “干票大的”,可德国车企还在加大对华投资,毕竟没人愿意跟自己的饭碗过不去。全球产业链早把中德绑在一起,稀土管控从来不是 “战争”,而是如何在安全与合作间找平衡的考题。 三方博弈的结局早已注定,双重标准终究撑不起真正的话语权,只有正视实力、尊重规则,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站得稳。而那些靠“甩锅”、“跳脚”和“破防”来应对问题的国家,终究掩盖不了实力上的差距。 信源:中国青年网

0 阅读:1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