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安全机关查处多起境外间谍机构窃取我国粮食与种质资源案件。部分人员以“合

金顺娱乐 2025-11-03 11:17:55

近日,国家安全机关查处多起境外间谍机构窃取我国粮食与种质资源案件。部分人员以“合作制种”“农业调查”为名,非法获取亲本种子和粮食数据。国安部门依法处置涉案人员,重拳斩断伸向田间的窃密黑手,维护国家粮食与种业安全。 看到这则消息,是不是有人疑惑:几颗种子、几组数据而已,值得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要是这么想,就太天真了。种子可是农业的“芯片”,更是生物经济时代的“战略石油”,藏着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 。那些被盯上的“亲本种子”,是杂交实验的第一代种子,堪称种业创新的“源头密码”,我国早有明文规定严禁向外出售 。 境外间谍的手段远比我们想象的隐蔽。某国间谍机关就曾抛出高额报酬,以“合作制种”为幌子,拉拢境内商人朱某某帮忙搜罗亲本种子。在利益诱惑下,朱某某明知违法仍铤而走险,把严禁出口的亲本种子混藏在普通货物集装箱里蒙混过关。直到东窗事发,他才追悔莫及,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涉案的17人也都受到了行政处罚 。 更让人警惕的是田间地头的“伪装者”。有群众举报,某国领馆人员带着一群“农业专家”频繁出入我国重要粮区,名义上是“走访调查”,实则在搜集作物产量和储备数据。这些人反侦察意识极强,往返时频繁换车,专挑乡间小路靠近农田,就怕被人发现行踪 。 他们费尽心机偷种子、盗数据,根本目的是破解我国作物的基因密码。要知道,我国野生大豆、水稻等特有种质资源里,藏着抗病、高产的珍贵基因,一旦被境外获取,对方可能通过基因编辑快速培育优种,甚至反过来给这些基因申请专利,到时候我们可能会陷入“种自己的地,用别人的种”的被动境地。这些年我国珍稀种质资源流失、濒危面积扩大的问题已经够揪心了,哪经得起这样的窃密黑手折腾 ? 幸好国安部门及时出手,才没让更大的风险发生。但这也给所有人敲了警钟:间谍不一定都穿着黑衣玩潜伏,可能就是打着“合作”幌子的商人,或是拿着仪器的“专家”。 粮食安全从来不是小事,每一颗种子、每一组数据都容不得半点马虎。你身边有没有遇到过可疑的“农业调查”?对于这种田间窃密行为,你觉得该怎么防?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间谍行为 央视曝光间谍案

0 阅读:5

猜你喜欢

金顺娱乐

金顺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