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初冬,兰州军区副司令乘坐绿皮火车,前往郑州出差。过了送餐时间,副司令拿

顺遂皆安 2025-11-03 18:53:39

1976年初冬,兰州军区副司令乘坐绿皮火车,前往郑州出差。过了送餐时间,副司令拿出几颗炒花生米,放在嘴里细细咀嚼充饥。突然,火车颠簸了一下,1颗花生米掉在了地上,副司令捡起来接着吃。 这位副司令不是别人,正是开国中将张藩。很多人不知道,这位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这辈子最见不得的就是浪费。他打小在湖南浏阳的山村里长大,饿肚子是家常便饭,十几岁跟着队伍闹革命,长征路上嚼过草根、啃过树皮,一粒粮食在他眼里比啥都金贵。后来不管官当多大,日子过成啥样,这份对粮食的敬畏从来没变过。 那次出差坐火车,随行的参谋见他捡起地上的花生米,赶紧递过自己的饼干:“首长,这花生米脏了,吃我的吧。”张藩摆摆手,把花生米吹了吹就放进嘴里,笑着说:“脏啥?擦擦就干净了!当年在战壕里,能有颗花生米垫肚子都算奢侈,现在条件好了,也不能忘了苦日子啊。”这话不是说教,是他真真切切的经历——抗日战争时期,他带着队伍在苏南打游击,经常几天吃不上一顿热饭,有次村民偷偷塞给他一把炒黄豆,他揣在怀里舍不得吃,最后分给了受伤的战士。 张藩将军这辈子,对自己抠门到了极致。身上的衣服总是补了又补,连袜子都有好几个补丁;办公室里的台灯用了十几年,灯座都掉漆了,警卫员想换个新的,被他严肃拒绝:“能用就别换,浪费那钱干啥?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可对别人,他却大方得很。60年代困难时期,他听说部队里有战士家里受灾,悄悄把自己的津贴寄了过去,还不让人声张;地方上建学校缺资金,他带头捐款,把积攒多年的稿费都捐了出去。 2002年南京,张藩将军家人整理遗物时,捧着磨破边角的蓝布口袋红了眼。这个口袋跟着将军几十年,里面从来没装过啥贵重东西,大多是老花镜、记事本,还有几块叠得整整齐齐的旧手帕。家人记得,将军晚年出门,总爱背着这个口袋,有人问他为啥不换个新的,他说:“这口袋结实,装东西方便,换了可惜。”就是这样一个磨破了边角都舍不得扔的口袋,见证了将军一生的简朴。 现在有些人总觉得,日子好了,浪费点不算啥。可看看张藩将军,身居高位却始终保持着农民子弟的本色,一粒花生米、一个旧口袋,都藏着最动人的品格。这不是小气,是历经苦难后对生活的敬畏,是身居高位时对初心的坚守。老一辈革命家就是这样,他们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国家和人民身上,对自己却要求到了苛刻的地步。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顺遂皆安

顺遂皆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