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毅说:“如果我女儿的男朋友很上进,但是家境一般,我也会棒打鸳鸯 年轻时谁没觉得“门当户对”是老古董啊?谈恋爱那会,眼里只有对方的好,觉得爱能摆平一切。他家境一般没关系,我陪他一起奋斗; 两家条件差得多也不怕,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喝凉水都是甜的。那时候特认同鲍蕾说的“尊重女儿,她幸福就好”,甚至觉得陆毅说“棒打鸳鸯”太现实,心里还吐槽:都什么年代了,还搞这套! 结果结了婚才知道,陆毅哪是狠心,根本是把婚姻的底细说透了!婚后哪有那么多浪漫,全是柴米油盐的琐碎。 不是爱情消失了,是婚前忽略的“家境差距”,慢慢变成了一次次争吵的根源。他从小习惯了花钱大手大脚,你却因为家里条件,凡事都要精打细算,买个菜都能拌嘴; 过年回他家,他爸妈觉得你该包揽家务,你爸妈却心疼你受委屈,两边的观念根本拧不到一起;就连给孩子选奶粉,都能因为“该买贵的”还是“性价比优先”吵半天。 这些事,靠“爱”根本填不平。你总不能每次吵架都喊“我们不是有爱吗”,爱撑不起不同消费观的碰撞,也抹不掉几十年养成的生活习惯。 后来才懂,门当户对从来不是比谁有钱,是两个人成长环境相似,三观合拍,遇事不用费半天劲解释,彼此的家人也能更容易互相体谅。这种“合拍”,婚前觉得不重要,婚后才明白是婚姻里最稳的靠山。 鲍蕾说的幸福没错,但过来人才懂,幸福不是光靠爱就行,是少点摩擦、多点默契,是不用为了鸡毛蒜皮消耗感情。所以别骂陆毅现实,他只是说出了婚姻的真相。 大家说说,你是不是也婚前觉得门当户对是废话,婚后才慢慢品出其中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