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爆发的动乱,大概率只是蒙古国崩溃的开始,要是他们再得不到外部援助,情况很可能会发展到难以收拾的地步。 先说说这场动乱的直接导火索:粮食不够吃了。蒙古国本身耕地面积少,80% 的国土都是草原,粮食自给率只有 30%,每年得从俄罗斯、中国进口 70% 的小麦和大米。可 2025 年受极端天气影响,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小麦减产了 40%,中国北方的粮食出口也因为国内需求增加而收紧,导致蒙古国的粮食进口量骤减。 从 9 月份开始,乌兰巴托的超市里,面粉和大米就开始限购,每人每次只能买 2 公斤,而且价格比去年涨了 3 倍,原本 1 万图格里克(约合人民币 18 元)能买 10 公斤面粉,现在只能买 3 公斤。 到了 10 月底,不少超市干脆断货,有老人凌晨 3 点就去粮店排队,排了 6 个小时还是没买到粮食。饿肚子的民众忍无可忍,最终走上街头抗议,这才有了苏赫巴托广场上的动乱场面。 比粮食危机更棘手的是能源短缺。蒙古国的能源主要靠煤炭发电,可 2024 年以来,因为国际煤炭价格下跌,蒙古国的煤炭出口收入减少了 52%,政府没钱维护煤矿和发电站,导致全国发电量比去年下降了 35%。 从 10 月中旬开始,乌兰巴托每天要停电 8 个小时,居民家里的暖气也时断时续,晚上温度降到零下 15 度,不少人只能裹着被子取暖。医院的情况更糟,因为停电,手术无法正常进行,重症监护室的呼吸机只能靠备用发电机维持,可发电机的柴油也快用完了。 有医生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说,已经有 3 个病人因为停电没能及时抢救而去世,字里行间满是无奈。而能源短缺还在影响工业,蒙古国最大的铜金矿 “奥尤陶勒盖矿” 因为电力不足,不得不减产 60%,直接导致全国出口收入又少了 18%,形成了 “能源短缺→经济下滑→更缺能源” 的恶性循环。 蒙古国的经济本就脆弱,经过这一连串打击,已经濒临崩盘。2025 年前三季度,蒙古国 GDP 同比下降了 8.7%,是全球经济下滑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货币图格里克也在不断贬值,11 月初 1 美元能兑换 3800 图格里克,比年初贬值了 23%,老百姓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进口的食用油、奶粉等生活必需品价格跟着疯涨。更严重的是,蒙古国政府还欠着 120 亿美元的外债,占 GDP 的 85%,其中 30% 的债务将在 2026 年到期,可政府的外汇储备只有 18 亿美元,连利息都快付不起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本承诺给蒙古国提供 4.5 亿美元贷款,可因为蒙古国没能完成财政改革目标,贷款被暂时冻结,政府手里几乎没了可用的资金,连公务员的工资都延迟了两个月发放。 现在蒙古国能指望的只有外部援助,可潜在的援助方都有自己的顾虑。俄罗斯虽然和蒙古国关系密切,但 2025 年俄罗斯自己也面临能源出口收入下降的问题,只能给蒙古国提供 5 万吨小麦援助,这点粮食连乌兰巴托一个月的需求都满足不了,更别说全国了。 中国之前给蒙古国提供过不少帮助,2024 年还通过边境口岸给蒙古国输送了 20 亿立方米天然气,可这次蒙古国动乱中,有部分抗议民众对中资企业不太友好,甚至有人冲击了中资煤矿的办公室,让中蒙合作的氛围变得紧张,短期内大规模援助可能难以落地。 美国和欧盟虽然表示 “关注蒙古国局势”,但也只是停留在口头层面,没提出具体的援助方案,毕竟蒙古国不是欧美战略中的重点地区,他们更愿意把资源投入到乌克兰、中东等地方。 要是一直得不到足够的外部援助,蒙古国的情况会越来越糟。粮食短缺可能会引发饥荒,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预测,到 2026 年年初,蒙古国可能有 230 万人面临粮食不安全,占总人口的 65%;能源短缺会导致更多工厂倒闭,失业率可能从现在的 12% 飙升到 20%,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很可能会加入动乱队伍,让局势更加混乱; 而外债违约则会让蒙古国失去国际信用,未来再也借不到钱,经济彻底失去复苏的可能。有专家甚至预测,要是这种情况持续到 2026 年中旬,蒙古国可能会出现政府倒台、社会秩序崩溃的局面,到时候就算有外部援助,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稳住局势。 目前蒙古国政府正在积极寻求新的援助,总理奥云额尔登在 11 月 10 日紧急访问俄罗斯,希望能争取到更多粮食和能源援助,同时也在和中国沟通,试图修复中蒙合作关系。 可这些努力能不能有效果,还得看后续的进展。对蒙古国来说,时间已经不多了,要是在未来三个月内得不到足够的外部援助,这场动乱真的会演变成全面崩溃,到时候受苦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信息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25 年 11 月蒙古国粮食安全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