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美国交通部长宣布 11月6日,美国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确认,全美40个主要机场的运力将削减10%。这项紧急措施的直接诱因,是联邦政府再度面临停摆危机所引发的航空管制人员短缺。表面上看,这只是一项应对预算危机的技术性调整,但其本质却是美国政治极化背景下,国家治理能力持续退化的又一个危险信号。 洛杉矶机场的出发大厅里,玛利亚攥着登机牌来回踱步。她要去达拉斯看孙女,机票提前两个月订的,现在广播里循环播放“部分航班取消”。值机柜台前排起长队,有人举着手机骂航空公司,有人红着眼眶改签下一班——可下一班也不知道啥时候能飞。航空管制员约翰在塔台盯着屏幕,额头全是汗。他手下的团队已经连续三周每天工作12小时,缺人缺到要从其他地区调人,“现在连备份都快没了,稍微出点岔子就是事故”。 这事儿搁普通人身上,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出行乱成一锅粥”。可往深了看,根本不是“临时缺人”这么简单。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早就预警过管制员缺口——全美需要1.4万名认证管制员,现在实际在岗的不到1.2万,退休的人多,招新人更难。年轻人不愿意干这行,一是压力大,二是工资涨得慢。可这些问题拖了好几年,为啥现在突然爆发?因为政府又要停摆了。国会两党为了预算案吵得不可开交,民主党要加钱补福利,共和党死磕减税,连航空管制员的招聘预算都卡着不给批。FAA只能先砍运力,减少航班量,好让现有管制员喘口气。 政治极化的后遗症,早就在各个角落冒头。以前政府停摆顶多几天,现在动不动就耗上几周。公务员发不出工资,公园厕所关着,博物馆锁门,现在连航空这种关键领域都受牵连。老百姓这才反应过来:政治吵架不是闹着玩的,最后苦的都是普通人。玛利亚说:“我孙子还等着我带手工饼干呢,现在航班取消,饼干寄慢了该坏了,孩子该失望了。” 更讽刺的是,两党吵得凶,可谁都不敢真让政府长期停摆。最后大概率是临时通过个短期预算,管制员招不上来,运力还是上不去,机场该限流还限流。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操作,暴露的是治理体系的僵化——问题早就在那儿,偏要等危机爆发才手忙脚乱。 航空业早有怨言。美国航空协会之前就警告,管制员短缺会导致每年多出上百起潜在安全事故,现在运力削减10%,相当于把风险和乘客的麻烦一起打包甩给社会。可国会哪管这些?他们更在意选票和党争,至于机场挤不挤、航班准不准,那是“技术问题”,和政治无关。 说白了,机场运力削减是个放大镜,照出了美国政治极化的荒诞。两党为了吵架而吵架,把国家机器当成博弈工具,最后运转不灵了,就拿“技术调整”当遮羞布。可遮羞布盖不住旅客的焦急,盖不住管制员的疲惫,更盖不住国家治理能力一步步往下掉的现实。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