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是幌子,落户才是真”——最近深圳掀起的一场清查行动,撕开了部分外籍留学生“曲线移民”的遮羞布。37家被立案查处的小公司,清一色走的是“留学生家属探亲+空壳公司挂靠”的套路,把“人才引进”政策玩成了无本万利的签证游戏,也让网友直呼“这操作也太钻空子了”! 按理说,中国敞开大门欢迎外国人才,留学生毕业后想留下来发展,完全有正规渠道。 就拿深圳来说,“孔雀计划”这些年引了不少真有本事的外籍专家,只要你有专业技能、能通过企业招聘或者人才评审,工作签、居留许可一路都有明确流程,甚至还能享受住房、子女教育的补贴,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可偏偏有些印度留学生不走正道,把好好的留学路走成了“钻空子捷径”。 他们先是以留学生身份申请来华,借着留学生家属探亲政策,把配偶、子女一起办了探亲签入境——要知道探亲签一般有效期不长,本是方便家人短期团聚的,可他们早就盘算好了怎么把“短期”变“长期”。 等到快毕业时,正规企业招聘他们碰都不碰,反而找代办公司火速注册一家“空壳公司”,整个流程花不了几个钱,一周就能搞定。公司法人要么写自己名字,要么挂个同乡的名,所谓的“办公地址”不是城中村的出租屋,就是商务中心的虚拟工位,连块正经的公司招牌都没有。里面雇的两三个人全是老乡,平时根本不用上班,就挂个名应付检查,从头到尾没做过一笔正经生意,税务申报全是零,银行流水干净得离谱。 你以为这样的“空壳公司”能瞒天过海?深圳早就盯上了这些猫腻!毕竟这几年总有怪事:有些留学生刚毕业就“摇身一变”成了“企业老板”,公司没任何经营痕迹,却能顺理成章给自己和家属办工作签,这种反常情况早被纳入了监管视线。 最近展开的专项清查里,执法人员直接拿着注册地址清单上门核查,一推开门要么是住户,要么是空荡荡的房间,连台办公电脑都找不到。再一查社保缴纳记录,所谓的“员工”根本没交过社保;调阅银行流水,除了注册时的启动资金,连一分钱经营往来都没有。这种“无实际办公场地、无真实业务、无正式员工”的三无状态,一查一个准。 这次被立案查处的37家公司,全是这套路玩得溜的主儿。有一家在福田城中村注册的“科技公司”,执法人员上门时,房东还纳闷:“这户人家住了半年,从没见有人来上班啊。”一查工商信息,法人是个刚毕业的印度留学生,家属的工作签还真就凭着这家公司的“聘用证明”办下来了。 更气人的是,有些空壳公司还想“批量操作”,打算帮更多同乡挂靠,幸亏被及时叫停。目前这些公司要么被吊销营业执照,要么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涉及的外籍人员也被注销了工作签,限期离境,算是彻底砸了他们的“移民梦”。 这波操作看着精明,其实坑的是所有人。深圳的人才引进政策本是给真正的技术人才、创新人才铺路的,结果被这些人占着名额,不仅浪费了行政资源,还可能让真正想来中国发展的外国人才觉得政策“水”,影响了引才的公信力。更要命的是,这种空壳公司挂靠模式藏着不少风险,万一有人借着这个身份搞非法活动,或者到期赖着不走,都会给社会管理添乱。 网友看到消息后直呼“这操作也太钻空子了”,有人说“合着留学成了拿签证的跳板,政策善意被当成了漏洞”,这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其实不止深圳,国内不少大城市都在收紧类似监管,比如把企业经营状况和签证审批挂钩,留学生毕业后的居留申请要多一道“实际就业核查”。毕竟人才引进从来不是“来者不拒”,而是要把名额留给真正愿意贡献价值的人。 那些动歪心思的人也该醒醒了,中国欢迎人才,但绝不纵容“薅政策羊毛”的行为。深圳这波清查既是敲山震虎,也是给政策打补丁,让真正的人才有路可走,让钻空子的人无路可逃。毕竟好的政策得靠好好执行守护,要是任由少数人破坏规则,最后损害的还是整个社会的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