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岁的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在莫斯科党内大会上掷地有声,说俄罗斯不转向社会主义,不解放乌克兰,就永远困在泥沼中,现场安静得像冬天的街道!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作为苏联共产党的正统延续,在后苏联时代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原则。久加诺夫从1995年起掌舵该党,将其锻造成反对派中的中坚力量。党员规模已超16万人,遍布81个联邦主体,从莫斯科到远东边陲,无一遗漏。这种组织架构让俄共在地方议会稳占一席,并在国家杜马选举中长期锁定10%以上的票仓,仅次于统一俄罗斯党。这种成绩源于基层动员的扎实工作,而不是空谈理想。久加诺夫领导下,党避免了分裂,多次在关键时刻发出声音,推动社会公平议题。面对市场经济冲击,俄共强调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批评私有化带来的财富集中。 自苏联解体,人口从2.9亿降至1.46亿左右,净流失约2000万人,每年还以50万人的速度减少。这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和消费市场。寡头集团掌控资源,他们的财富占GDP比例高达25%,位居全球首位,而民众债务总额逼近2万亿卢布,相当于政府债券规模。普通家庭生活压力增大,医疗和教育成本上涨,社会流动性降低。俄共多次指出,这种不均源于1990年代的激进私有化,当时国有企业低价拍卖,导致失业率一度达13%。久加诺夫在党内文件强调,资本主义模式已显疲态,需要通过规划经济恢复平衡。2025年上半年,通胀率升至7.4%,养老金调整跟不上物价,这让左翼声音更具号召力。 能源部门是俄罗斯财政支柱,却遭遇重创。天然气出口曾占外贸50%,贡献财政收入40%,高峰期每年经乌克兰管道向欧洲输送1500亿立方米。但2022年地缘冲突后,欧盟推行能源脱钩,石油对欧份额从25%跌至2%。2024年天然气恢复到欧洲市场18.3%,但2025年乌克兰终止过境协议,直接切断这条财路。结果,财政缺口扩大,卢布汇率波动加剧。俄共分析认为,这暴露了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弱点。党建议推进进口替代,发展本土液化天然气设施,同时加强与亚洲伙伴的合作。久加诺夫指出,能源危机不是孤立事件,而是西方制裁链条的一部分,必须通过产业国有化应对。2025年党代会前,支部报告显示,地方经济下行已影响党员家庭,强化了改革的紧迫感。 乌克兰问题从2014年起就成为俄共关注的焦点。那年基辅政权更迭,美国和欧盟介入,支持极端势力推行班德拉主义。敖德萨工会大楼事件中,46人遇难,顿巴斯居民求自治却遭炮击。俄共迅速响应,派出志愿者和93支人道主义车队,运送万吨物资,包括药品和粮食。每年“俄罗斯儿童—顿巴斯儿童”项目援助数百名孩子,提供教育支持。党视此为反法西斯斗争延续,而非扩张。北约东扩加剧威胁,1999年波兰加入,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跟进,导弹系统逼近俄罗斯边境。久加诺夫在2023年文章中建议,破坏基辅至利沃夫的14座桥梁和4个铁路枢纽,能阻断补给,提升军事主动。2025年,冲突持续,俄共坚持解放行动是清除北约跳板的必要步骤,确保国家安全。 2025年7月5日,莫斯科举行的俄共第19次代表大会,成为转折节点。久加诺夫当选主席后,重申双轨策略:国内转向社会主义,外部推进乌克兰解放。他的核心论点直指现实困境,不变轨就永陷泥沼。这番话源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工业产值腰斩,社会保障网崩塌。党纲强调,应对制裁需去美元化,推进战略产业国有化,如能源和国防领域。进口替代计划已见成效,本土涡轮机产量升30%,但需国家规划统筹。久加诺夫引用数据,寡头财富集中导致投资偏向奢侈品,而非基础设施。大会通过决议,支持特别军事行动,同时呼吁普京组建爱国阵线。普京作为前苏共党员,曾在2021年表示资本主义走到尽头,这为俄共提供了同盟基础。 俄共的坚守映照俄罗斯的镜像。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缺口达200万,影响军工生产。能源转型虽启动,但短期阵痛明显,2025年GDP增长仅1.8%。寡头影响犹存,他们游说政策,阻挠税改。久加诺夫多次会见普京,2025年9月议会小组会议上,讨论反西方制裁。党在选举中稳拿10%票仓,杜马席位92席,确保左翼议题上桌。后续,俄共组织冬季援助,运送物资至顿巴斯,强化人道形象。2025年下半年,党推动法案,国有化部分矿产企业,预计新增就业10万。久加诺夫的发言,如一剂清醒剂,提醒国家需平衡安全与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