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国为何这次不打算救美国了?很多人还不知道原因,其实说白了,挺简单的,就俩理由:一是怕把美国逼急了,真动起手来,战火可不是闹着玩的,二是现在救美国,压根儿捞不着啥好处,说不定还得赔本儿,不如先冷眼瞧着,等欧洲、日韩被美国拖得筋疲力尽,我们再捡个大便宜。 美国这债务堆得跟山一样高,到2025年11月,总公共债务已经冲破38万亿美元大关,利息支出一年就得砸进去上万亿,比国防预算还猛。这数字听着就让人腿软,赤字去年财政年头就1.8万亿,今年估计还得继续往上窜。华尔街那边天天喊着债务上限要撞墙,国会里吵得不可开交,抬高上限成了家常便饭,但谁都知道,这么借新还旧,早晚得爆雷。以前全球经济一有风吹草动,美国总能靠印钞和拉盟友买单过关,可现在不一样了,东方大国手里攥着的美债份额已经缩水到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才2%左右,具体数字落到7300亿美元上下。这不是巧合,说白了,就是不想再当冤大头了。 回想2008年那会儿,全球金融风暴一刮,美国雷曼兄弟轰然倒下,东方大国二话不说砸进去4万亿刺激计划,还大举买美债,帮着稳住了美元流动性。到2009年,手里美债就超1万亿美元,等于给美国输血救急。可结果呢?好处没捞着,反倒挨了贸易壁垒和技术封锁的闷棍。从关税到芯片禁运,一套组合拳打得东方大国出口企业直叫苦。教训摆在那儿,谁还敢再热血上头?现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特朗普关税战卷土重来,东方大国出口链条被卡得死死的,继续买美债等于拿钱喂狼,美元还在贬值,通胀一咬,实际回报负数,纯属赔本赚吆喝。 第一个理由,怕把美国逼到墙角,真闹出火来谁都吃亏。经济压力一大,美国那边的鹰派政客就容易脑子一热,动不动就把矛头指向东方大国。想想看,债务危机一深,华盛顿为了转嫁成本,肯定加码贸易战、投资审查和技术管制,这些经济武器用狠了,边界就模糊了。2025年中美关系本就剑拔弩张,南海巡航、台湾海峡军演天天上头条,美国军舰开过去,东方大国海军回敬,擦枪走火的风险本来就高。要是再叠加经济崩盘,美国为转移视线,搞什么“印太战略”升级版,怂恿盟友围堵,那局面就不是贸易摩擦那么简单了。军事上讲,东方大国核武库从2020年的300枚头增长到2025年的600枚左右,这不是摆设,而是对等威慑。可真打起来,台海、南海这些热点一燃,全球供应链断裂,能源价格飙升,谁都别想好过。东方大国高层清楚这点,所以不急着伸手,免得给美国借口放大招。国际关系这池水,本来就深,经济牌打过头,容易滑向军事对抗,稳着点才是王道。 第二个理由更直白,现在救美国,压根儿没油水可捞,还得自己贴补。不像以前,东方大国外汇储备堆积如山,美债收益率还凑合,现在美元霸权摇摇欲坠,持有它等于抱了个烫手山芋。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7.15到7.21间晃荡,东方大国央行聪明着呢,早开始减持,转头买欧洲债券和黄金。黄金储备稳步上台阶,避险属性拉满,欧洲资产也成了新宠,避免把鸡蛋全搁一个篮子。帮美国?利息跑不赢通胀,贬值一波接一波,去年底东方大国美债持有就从7840亿滑到7300亿,今年继续往下走。这买卖谁干?再说,美国债务这无底洞,靠别人填终究不是长久计,东方大国自己还有地方债要理,房地产调整、民生支出一大摊子事儿,花钱得花在刀刃上。 与其自己冲锋,不如让欧洲、日韩这些老盟友先顶上。看看数据,日本手里美债1万亿美元,稳坐头把交椅,英国7230亿,韩国也有上千亿,他们是美国债务的最大买单帮手。特朗普上台后,直奔亚洲要钱,扬言日韩得预付9000亿投资美国工厂,韩国咬牙答应3500亿,但非得换美元互换额度才动,日本也磨磨蹭蹭,说投资得看项目,不肯全盘甩钱。欧洲那边更惨,德国工厂订单下滑,欧盟整体债务率逼近100%,G7里六个国家都超标,财政空间挤得喘不过气。特朗普关税战一开,汽车、钢铁首当其冲,欧洲企业叫苦连天,日本韩国半导体链被卡,原材料短缺,生产线闲置。东方大国就这么看着,他们的援助承诺落地慢,资源先耗在美债利息和投资上,等他们弹尽粮绝,谈判桌上的筹码自然轮到东方大国。2025年G20峰会,东方大国推债务重组提案,强调公平机制,这话听着中听,但底气足,因为别人先累趴下了。 去美元化走得飞快,2025年跨境贸易里,人民币结算占比破30%,从2017年的15%蹿上来,石油、大豆这些大宗商品直接用本币结,巴西、迪拜那边合作热络。央行报告显示,上半年117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稳稳的,国际机构用人民币的渠道也拓宽了。白皮书里写得明白,77%的贸易融资用人民币,欧元都甩在身后。这不光是自保,还在建新秩序,IMF里中美合作债务重组,东方大国声音越来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