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台北故宫院长反驳大陆的措辞,认为台北故宫的文物不属于大陆。 虽然文物不

芸霄记史 2025-11-08 16:01:08

没想到,台北故宫院长反驳大陆的措辞,认为台北故宫的文物不属于大陆。 虽然文物不会说话,但它们的纹路、材质和铭文,都清清楚楚地写着自己的“家乡”。   在台北故宫陈列柜里,那尊毛公鼎是最有力的证据,鼎里刻的字,来自三千年前的中原王朝,和陕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如出一辙。   翠玉白菜也一样,它所用的雕刻法、配色技巧,全是明清宫廷的工艺,出自苏州、扬州一带玉雕师的传统,这些藏品的根,全在大陆,怎么能说是“台湾文物”呢?   就连它们的修复也离不开北京。前几年修“肉形石”裂痕,台北的专家还得查北京故宫的老档案,用的黏合材料也得从大陆买,因为最合适的技术和资料都掌握在那边,不管有人怎么遮掩,现实摆在那里——离开大陆,这些文物连血脉都续不上。   当初这些国宝会到台湾,完全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1948年战局崩溃,蒋介石准备撤退,他把故宫珍品当作正统象征,挑了最精贵的两千多箱文物运去台湾。   押运的学者心里都清楚,那叫“暂存”,不是永久搬家,李光谟的父亲,当年是负责人之一,到了台湾只买竹家具,轻便,随时能打包带文物回北京。   那些装文物的木箱至今没换过,连标签都还写着“北平故宫”,这已经是最直接的证据——所有人都认为这些宝贝迟早要回大陆。   但后来形势变了,有人动了歪心思,把这批文物当成政治工具,台北故宫的规章被悄悄改了,“中国”“北平故宫”等字眼全被删掉,换成“台湾地区保管”。   展览时更离谱,把北京来的青铜器跟台湾的史前陶器摆一起,硬凑出所谓“文化脉络”,这种做法在专业人士眼里早被看穿,无非是在制造“台独版的历史”。   更过分的是,他们还借着外展搞小动作,台北故宫把《祭侄文稿》《富春山居图》借去日本、美国,在介绍资料里故意不写“中国”,好像想让外国人误以为那是“台湾艺术”。   可人家博物馆根本不给面子,展签写得明明白白——中国文物,唐代或元代作品,想改写出处,没人认。   事实上,国际社会早就有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故宫文物属于“中国的人类文化遗产”,不论展示地点在北京还是台北,它的文化认同只有一个。   有一次《祭侄文稿》去法国展出,法国学者直接称它是“中国唐代书法瑰宝”,根本不理那套政治包装。   现在台北故宫收藏着六十九万多件文物,其中八成以上来自北京故宫,剩下的也出自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这些宝贝和台湾本地出土物没关系,台湾的史前遗址里挖不出周朝青铜、明清瓷器,那是事实。   这些国宝当年能被保存下来,是因为有无数人冒着战火拼命护送,他们的目的只是保全文化,不是让人拿去做分裂的旗帜,如今有人企图用“文化主权”的名义去偷换概念,既违背历史,也违背良知,不论怎么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国际承认的事实。

0 阅读:162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