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根”,到底是什么? “落叶归根”这句话,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不

小小鱼游啊游 2025-11-08 16:06:09

中国人的“根”,到底是什么? “落叶归根”这句话,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不管走多远、混得多好,心里总惦记着“根”,可这“根”到底是什么?其实不是某栋房子、某个地名,而是藏在岁月里的牵挂与认同。 首先,根是生你养你的故土记忆。是小时候村口的老槐树,是夏天院里的竹凉席,是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吆喝声,是上学路上踩过的青石板。这些场景可能随着拆迁、迁徙变了模样,但那份刻在骨子里的熟悉感不会变——闻到某种饭菜香就想起外婆,听到某句方言就觉得亲切,看到相似的老街就忍不住驻足。故土不是冷冰冰的地址,是承载着我们童年、青春的情感容器。 其次,根是血脉相连的亲人与乡愁。是逢年过节盼着团聚的家人,是走得再远也会惦记的父母安康,是家族里代代相传的小故事。小时候不懂,总想着逃离家乡闯世界;长大后才发现,所谓“根”,是不管受了多少委屈,回头总能找到的避风港;是不管混得有多风光,都想回去分享的牵挂。哪怕亲人不在了,家族的念想、长辈的嘱托,也会变成心里的“根”,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来。 最后,根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与认同。是过年贴的春联、吃的饺子,是清明扫墓时的虔诚,是遇到困难时“忍一时风平浪静”的处世哲学,是骨子里“家国天下”的情怀。这些文化习惯、价值观念,从我们牙牙学语时就被潜移默化,不管走到哪个国家、哪个城市,都让我们清楚“我是中国人”。这份认同,让我们在陌生的环境里不迷茫,在风雨中能站稳脚跟。 说到底,“根”不是具体的东西,而是记忆、亲情、文化的集合体。它是我们的精神底色,是不管走多远都能找到归属感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越长大,越懂“落叶归根”的深意——不是非要回到故乡,而是心里的那份牵挂与认同,总要找到安放的地方。

0 阅读:0
小小鱼游啊游

小小鱼游啊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