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关门不新鲜,但特朗普两次任上都关门,那就该检讨。 美国政府关门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国会没通过预算案,导致联邦机构停摆,员工放假没工资,公共服务中断。 历史上从1976年起,就有过21次关门,大多因为党派扯皮。卡特时代关过11次,里根时期最多关8次,克林顿和奥巴马也各有两次。但特朗普任内两次关门,显得格外刺眼。 2018年1月的关门,只持续三天,主要卡在移民政策上,民主党要保护“梦想生”计划,共和党不让步。尽管共和党控制国会,但内部对特朗普的强势作风有不满,导致谈判拖沓。 关门期间,国家公园关门,退伍军人福利延误,经济损失上亿。这次关门虽短,却暴露了特朗普不愿妥协的性格,他公开把锅甩给民主党,称他们制造“舒默关门”。 其实,共和党内保守派也推波助澜,要求严格预算控制。关门结束后,国会通过短期法案,但这事儿让民众对政府效率产生质疑。 特朗普的处理方式,没能快速化解危机,反而加剧了党派对立。 特朗普第二次关门发生在2018年底到2019年初,持续35天,是史上最长的一次。那时民主党刚拿下众议院,中期选举后形势逆转。核心争端是特朗普要57亿美元建边境墙,民主党视之为浪费,不肯拨款。 关门从12月22日开始,影响800多万联邦员工,其中38万无薪休假,42万继续工作没工资。航空交通管制员缺员,导致机场延误,食品安全检查暂停,食品召回减少。国家公园垃圾堆积,游客服务中断,甚至联邦调查局的反恐工作受阻。 经济损失据估计达110亿美元,包括旅游业和承包商的收入蒸发。特朗普多次公开表态,称关门是民主党责任,坚持不建墙就不签预算。他甚至威胁关门可能持续数月或数年,这加剧了公众不满。 期间,联邦员工发起抗议,要求国会尽快行动。共和党内部分议员开始施压,担心选民反弹。最终,特朗普签署无墙资金的短期法案,结束关门,但随即宣布国家紧急状态,绕过国会用军费建墙。 特朗普关门事件的教训在于,领导者不能一味对抗,得学会妥协。特朗普两次关门,总时长38天,远超平均水平。这不光是党派问题,还涉及个人作风。他常在社交媒体上攻击对手,称民主党“极端左派”,这火上浇油。 关门期间,联邦债务上限接近,增加了金融风险。事后,国会通过法案避免类似事件,但效果有限。特朗普的紧急状态宣言,被批评为滥权,引发多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