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快讯 美国财政部长宣布了! 截至11月9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经40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对媒体称,如果“停摆”持续下去,美国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将砍半”。(央视新闻) 可能有人还没搞懂,政府“停摆”到底是个啥意思?说白了就是国家的“大管家”没钱干活了,国会没通过新的预算法案,联邦政府里非核心部门只能关门,几十万公务员要么停工待业,要么没工资还得硬扛。这可不是小孩子闹脾气,而是直接戳中了美国政治和经济的软肋。 40天的停摆已经创下了近些年的纪录,要知道政府部门可不是摆设。国家公园关门、护照办理停滞、食品安全检查断档,就连IRS(美国国税局)的退税工作都慢得像蜗牛。普通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办事难,想出国旅游办个签证得等好几个月,去国家公园露营却被拦在门外,甚至有些依赖政府补贴的低收入家庭,连基本的食品券都快领不上了。这些看似琐碎的影响,攒在一起就是对民生的直接冲击,而民生恰恰是经济的根基。 贝森特说经济增长要“砍半”,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但更该追问的是,为啥好好的国家会走到这一步?本质上这就是美国两党斗争的牺牲品。民主党和共和党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在国会里互相扯皮,你反对我的提案,我否决你的预算,完全不管普通民众的死活和国家经济的稳定。他们把政府预算当成博弈的筹码,把全国人民的利益当成谈判的工具,这种政治内耗才是最可怕的“经济杀手”。 所谓的“经济增长砍半”,背后是无数企业的经营困境。政府停摆导致很多商业审批流程卡住,中小企业拿不到必要的许可,项目没法推进;依赖政府订单的承包商更是直接断了收入来源,只能裁员减支。更严重的是,市场信心正在一点点流失,投资者不敢轻易投资,消费者开始收紧开支,原本就不算强劲的经济复苏,硬生生被政治斗争拖了后腿。而这一切代价,最终都要由美国民众来承担——失业的人找不到工作,开店的人赚不到钱,就连退休老人的养老金都可能因为经济波动受到影响。 有人可能会说,美国经济底子厚,扛一扛就过去了。但这种想法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政府停摆暴露的是美国政治体制的深层缺陷。一个把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制度,一个让政治博弈拖累经济发展的体制,再厚的家底也经不住这样折腾。这些年美国的基础设施老化、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分裂加剧,早就积累了一堆问题,而政府停摆不过是把这些矛盾集中暴露了出来。贝森特的警告,更像是一种无奈的坦白:如果政治僵局持续,美国经济不仅是增长砍半的问题,可能还会陷入更深的困境。 更值得深思的是,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它的经济波动会产生连锁反应。国际贸易、全球金融市场都会受到影响,很多依赖美国市场的国家和企业也会被波及。但即便如此,美国的政客们依然在无休止地内耗,他们关心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如何在选举中获胜,如何为自己的党派争取更多利益。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仅让美国民众失望,也让全球看到了超级大国背后的脆弱。 其实类似的政府停摆在美国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过去几十年里已经上演过十几次。每次停摆后,政客们都会暂时妥协,通过一项短期预算法案,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下次还会因为同样的原因陷入僵局。这种“停摆-谈判-妥协-再停摆”的循环,就像一场无休止的闹剧,消耗着国家的元气,也透支着民众的信任。 经济增长砍半的警告,本该是敲醒政客们的警钟,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党的斗争依然没有缓和的迹象。普通民众只能在这场政治博弈中被动承受损失,他们渴望的稳定、公平和发展,在政客们的利益算计面前,似乎变得不值一提。这不禁让人疑问:一个连政府正常运转都无法保障的国家,一个让政治内耗拖累经济发展的体制,真的能长久维持下去吗?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美政府停摆 美联邦停摆 美联邦政府关门 美国政府陷停摆 美国政府要关门 美政府二次停摆 美国外交停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