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硕士” 出身的陈行甲,语出惊人:“当官之所以腐败,无非养儿子,买房子。我不需要养儿子,他从小学习就很好,大学考入了北大,我也不需要买房子,因为国家为我提供了人才房。所以钱够用就行,我真的不知道那些贪官要那么多钱做什么?” 振聋发聩! 这个人一开口,就戳中了不少人心窝子,陈行甲的话听起来直白,却像把钥匙,打开了官场里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门道。 他不是在空谈理想,而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干净做官其实没那么难。 想想看,一个从穷山沟里爬出来的家伙,读了清华硕士,还去美国芝加哥大学镀金,本该在大城市里舒舒服服混日子,可他偏偏跑回老家那穷地方,当起县委书记,搅起一场反腐风暴。 结果呢?抓了87个贪官,地方风气变了样,自己却因为压力太大,差点垮掉,最后干脆辞职转行搞公益。 这故事听着像小说,可全是真人真事,里面藏着太多值得老百姓细品的道理。 陈行甲出生在1971年的湖北兴山,那地方山高路远,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他就下定决心要靠读书翻身。 1988年,他考上湖北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没闲着,一边在基层干活,一边继续深造。 2000年代初,他挤时间考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还被公派去芝加哥大学学习半年。 那时候,他已经在兴山县水月寺镇当过副书记和镇长,积累了不少基层经验。 学成回来,他没选择留在北京或上海那种繁华地方,而是回湖北宜昌市发改委干副主任。 2011年,组织上把他调到恩施州的巴东县,当县委书记,这县穷得有名,50万人口里,贫困户占了17万,按照当时标准,好多人一年收入不到2300块,月均200都不到。 陈行甲一看,这地方不光穷,官场还乱套,刚上任,他就发现问题一大堆。 以前的领导和干部,靠着权力随便捞钱,一个工程项目还没动工,就能上下打点送出去上百万。 陈行甲气坏了,在县纪委会议上当场发飙,点名批评那些贪婪家伙。有一回,他提到一个300万的项目,光是行贿就花了120万。 这话后来被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拿去用了,成了里面一个角色的台词,他觉得,在这么穷的地方还敢伸手,简直没底线。 巴东以前出过邓玉娇事件和冉建新暴死案,这些负面新闻背后,都跟基层腐败脱不了干系。 陈行甲决定动手整治,他公开向腐败分子宣战,说要代表50万百姓,收拾那些昧良心的人。 反腐行动一展开,就跟捅了马蜂窝似的。陈行甲铁腕推进,先后把87个干部和老板送进监狱,其中包括9个局长、5个县领导,还有副县长和富豪。 2015年,刘冰这个关键人物落马后,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牵出一大串人,巴东的贫困发生率从39%掉到15%,老百姓日子好过多了。 可这过程可不轻松,陈行甲天天面对死亡威胁,有人发短信恐吓,有人打电话说知道他家住哪,让他做事留余地,他的妻子担心得要命,只求他平安回家。 他自己呢?顶着压力,坚持不退缩,还为了宣传巴东旅游,从3000米高空跳伞,亲自唱MV推介当地,甚至认了个艾滋病孩子当干儿子,帮助那些被歧视的患者活得有尊严。 这些举动,让他成了网红书记,2015年还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可好景不长,反腐动了不少人奶酪,上级有些领导不乐意了。 陈行甲汇报工作时,被主要领导当面呵斥,让他闭嘴。他觉得这官场太复杂,压力像山一样压过来,每天应付各种威胁,身体和心理都扛不住了。 重度焦虑和抑郁症找上门,他一度觉得坚持不下去了,任期一满,2016年他就裸辞,组织上还想挽留,可他铁了心要走。 辞职后,他没闲着,转身投入公益事业,成立了深圳市恒晖公益基金会,当起理事长,还兼任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执行理事长。 他把焦点放在欠发达地区孩子的病痛和教育上,比如“联爱工程”项目,帮河源的白血病患儿治病,让他们有尊严地得到援助。 还有“传薪计划”和“梦想行动”,带贵州山区的学生办夏令营,去青岛看海,拓宽视野。 2023年,他甚至把深圳的公益故事带到联合国分享,获评青岛公益慈善推广大使。 他的公益不光是捐钱,还注重创新,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比如通过“知更鸟计划”启发青少年公益思维。 陈行甲的转变,让人看到官场外还有广阔天地,他从基层爬起,亲眼见识腐败怎么毁掉一个地方,也用行动证明,干净就能干成事。 巴东的反腐成果摆在那,贫困率大降,风气清正。可他为什么辞职?不光是个人压力,还因为系统里那些隐形阻力。 贪官们总有借口,养家买房啥的,可陈行甲用自己例子反驳:儿子学习好,上北大;房子国家给人才房,够用就行。 那些多要钱的家伙,无非是欲望没底线,他的故事提醒大家,反腐不是一个人战斗,得靠制度和全民监督。 他转公益后,继续帮穷人,像是另一种延续正义,陈行甲的路子告诉我们,人生可以不走寻常路,坚持初心就能活出价值。 老百姓从中能学到,腐败不是天经地义,干净力量能改变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