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熟悉的榨油吆喝声,远去的记忆。土改后,我父亲便做了公社榨油厂的厂长,自小便在

郜祥要以礼待人 2025-11-10 14:10:41

我最熟悉的榨油吆喝声,远去的记忆。土改后,我父亲便做了公社榨油厂的厂长,自小便在油坊里玩耍,见证了油坊设备三代更新。 最早的榨油程序繁琐,经过炒货,碾粉,蒸粉,包菇,再上榨筒用木尖挤压,再用一根吊在房梁上,由三个人掌控的撞击锤,一声号子一撞击,那油就从原料的菇饼中哗哗下流,香味醇厚。 碾粉是同时用两条黄牛蒙上眼睛,各拖着一个约1.5米直径的圆盘石滚子,环绕碾糟转,我就坐在牛后面,用鞭子赶牛,就喜欢被牛拉着转的感觉。待把油料碾压成粉沫,捏在手里可成球,便起糟上灶蒸粉包菇。蒸粉的师傅,包菇的下手,哪怕是天寒地冻,在高温的熏蒸下都是汗流浃背,包菇师傅的双脚不知道冷也不晓得炀。 小时候没什么吃的,就 扳芝麻菇饼吃。家里任何生活用品都可能差一缺二,就是不缺食用油。 直到我上高中,油坊更新为半机械化,淘汰了牛拉碾盘,也不纯靠人力执掌撞锤,减轻了以体力支撑的活,生产效率有了提高。 八十年代中期,实现了全自动机械化操作,从原料到出油只要两道工序,产出效率翻了几番。 如今的农村榨油,全都是小型机械的农家小作坊。 但现在机器碾压产出的油没有蒸菇饼时候的醇香。(图片取自网络)

0 阅读:0
郜祥要以礼待人

郜祥要以礼待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