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为什么骨头硬?因为他是真有钱!鲁迅工资之高,是你难以想象的,1912年鲁迅进

雨中山果落 2025-11-10 20:49:48

鲁迅为什么骨头硬?因为他是真有钱!鲁迅工资之高,是你难以想象的,1912年鲁迅进教育部,月薪60大洋,那时候北京房租平均每月1大洋,一碗阳春面才几分钱! 鲁迅本名周树人,1881年生在绍兴一个书香家庭。祖父当过知县,父亲是秀才,母亲识字不多但管家有道。 小时候家境还行,他在家塾里背古书,1893年祖父入狱,家道败落,他被送乡下舅家住。1898年去南京学堂,先学水师,后转矿路,接触西方知识。 1902年留学日本,先补日语,再学医,1906年弃医从文,回国后在绍兴杭州教书。1912年进北京教育部,当公务员14年,同时在北大高师兼课。 1918年写出狂人日记,参与新文化运动。1926年去厦门大学,次年中山大学,1927年定居上海,专注写作翻译,直到1936年去世。 他的收入来源多样,在公务员阶段起步月薪60银元,那时候民国刚成立,银元值钱,北京一个四合院租金1元,一碗阳春面几分,工人月薪才2块。 他这份工资够十几户人家过日子。1912年10月定薪220银元,1913年2月升240,1914年280,1916年3月起300元,一直保持到离开教育部。 北洋政府常欠薪,他实际领到两百多,但比普通人强太多。20年代北京知识分子全家月费80元就宽裕,他300元名义薪水远超。 除了本职,他还兼课挣外快。在北大高师讲中国小说史,课酬加起来不少。1924年是个关键年,他的业余收入首次超本职薪水。 那年教育部薪水少于讲课费和稿酬版税,标志他靠脑子赚钱的时代来了。写作收入更可观,作为头部作家,稿费千字5到15元,一般文人难比。 一篇杂文值普通家几个月粮钱。书籍版税稳定,《呐喊》《彷徨》多次再版,钱源源不断。1927到1931年,给教育部做特约撰述员,月300元,四年多领1.47万大洋,从不拖欠。 1932年后,这笔撤销,版税稿酬编辑费成主力。 在大学阶段,他在1926年任厦门大学研究教授,月薪400元。次年在中山大学教务主任兼系主任,月薪500元。高薪吸引他南下,但不只为钱。他在广州待不久,就去了上海。 其实,他的钱不光进兜,还得花出去,但花得有讲究。1924年北京阜成门内买四合院,花费800到1000大洋,那地段现在是博物馆。 到上海租三层楼,雇女佣车夫,生活体面。购书是最大开销,他爱书成痴,二十多年藏书3800多种,13000多册,外加几千碑帖拓片。每年书账占收入五分之一,日记后总列长单。 民国书价不低,这笔投入巨大,但丰富了他的知识储备。 饮食上,他偏好绍兴菜和广东菜,鱼蟹排骨汤常见,早餐鱼粥小黄鱼,甜食糖葫芦豌豆黄三不粘,即便牙疼几十年不戒。比起民众吃粗粮,他的餐桌精致。 他常请客,带年轻人下馆子,萧红萧军初到上海靠他接济。 这些事说明,他的经济独立让他有底气,不用为生计低头,能直言批评。民国乱世,许多文人穷困,他靠工资稿费实现财务自由。 去世时留存款4万大洋,两处房产,上万册藏书,字画古董值2万,折今几千万。他不是无产者,而是靠才华致富的典型。这财富买来自由,让他骨头硬,骂人时不怕丢饭碗。

0 阅读:1389

评论列表

foxwu

foxwu

14
2025-11-11 10:07

迅哥家是老钱家族,虽然他祖父因科场舞弊案吃官司败了家,可迅哥后来分家时还分了江南最好的地好几十亩呢

用户14xxx46

用户14xxx46

2
2025-11-11 20:01

知识文笔才是真道,问题是你有这种水平?和宣教动力水平?

taoyang316

taoyang316

2
2025-11-11 12:57

记得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内容是一个穷小子到日本人内山完造开的书店闲逛时看上一本《毁灭》,无奈囊中羞涩。恰好鲁大师正在和内山侃大山,见到这一幕:“买书吗?” “想买,可是太贵了。” “哪里贵?你看这纸……你有多少钱?” “两块。” “成交!再搭你一本《铁流》,OK不OK? 哈拉哨不哈拉哨?……” 要不怎么说浙江那里天生都是买卖人捏?就连这学医的作家都精通市场营销

foxwu 回复 11-11 13:14
唐涛,后来的牛人,当年书确实很贵,二块大洋普通家庭大半个月伙食了

猜你喜欢

雨中山果落

雨中山果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