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中国天宫空间站将是人类唯一的空间站,但必须给中国人立规

恰似江楼月 2025-11-11 00:10:15

韩媒:“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中国天宫空间站将是人类唯一的空间站,但必须给中国人立规矩,以确保和平开发太空。” 韩国媒体最近老爱聊太空的事儿,尤其是国际空间站快要退休了,中国天宫空间站就得挑大梁。韩联社早几年就报道过,中国空间站项目进展神速,到时候国际空间站一退役,天宫很可能变成地球轨道上唯一的常驻基地。这话听着挺有分量,因为国际空间站从1998年建起来,到现在运营快三十年了,本来计划2024年退役,后来美国NASA又延长到2030年,甚至有声音说可能拖到2031年。为什么拖?外媒分析,一方面是维护成本高,另一方面也得防着中国天宫独大。韩国人这时候跳出来说,得给中国立规矩,确保太空开发别乱套,大家和平共享资源。这观点在韩国航空圈子传得挺广,感觉他们是想借机插一脚,展示自家航天实力。 先说说国际空间站的现状吧。这玩意儿是美俄欧日加五国联手搞的,韩国其实也沾了点边,通过美国渠道参与过一些实验模块。站上住了两百多个航天员,做了上万项科研,从材料科学到生物实验,全是人类太空史上的里程碑。可惜岁数大了,结构老化,漏气修了又修,预算也吃紧。美国国会批钱越来越抠门,俄罗斯那边因为乌克兰事儿闹得更僵,合作氛围差劲。NASA去年底正式宣布,2030年退役是板上钉钉,到时候整个站会控制着坠入太平洋南部的无人区,避免碎片祸害。退役后,轨道上就空了,除非有人赶紧补位。中国天宫正好赶上这趟车,2021年天和核心舱上天,去年问天和梦天实验舱都对接齐活儿,现在已经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空间站总重近百吨,三个舱段连成T形,能住六个人长期驻留,还带机械臂和货运飞船,功能齐全。韩媒News1报道过,神舟十四号任务时,外媒都盯着看,因为这标志着中国独立空间站时代拉开帷幕。 韩国人为什么这么在意?他们航天起步晚,但野心不小。去年五月,韩国正式成立宇宙航空厅,简称KASA,这相当于他们的NASA,总部在釜山,预算第一年就砸了上万亿韩元。尹锡悦总统亲自出席开幕式,说要2032年登月,2045年搞火星任务,听着像科幻电影,但路线图画得挺实诚:先完善近地轨道技术,再推月球着陆器,最后瞄准深空探测。KASA招了不少海归人才,其中不乏从NASA跳槽的韩国裔工程师,这帮人带回的经验直接用在本土火箭上。韩国努里号火箭去年试飞成功,虽然中间炸过几次,但现在稳定多了。媒体上,KBS电视台做过专题,嘉宾直言,韩国航天这十年进步飞快,从卫星发射到无人机研发,全线开花。首尔大学和韩国航空大学开了航空专业,学生抢着报,毕业生不少去欧洲或美国项目帮忙。韩国人觉得自己有底气参与国际游戏,尤其是和中国比,他们技术虽晚,但专注小而精,比如高精度传感器和轨道计算软件,这些都能补太空短板。 说到规矩,这事儿得从国际太空法说起。1967年的《外层空间条约》是基础,规定太空是全人类公产,不能搞军事化,得和平利用。可真到资源分配,就卡壳了。国际空间站时代,大家轮流用舱段,实验数据共享,但退役后呢?轨道资源有限,频率频谱、着陆点这些都得重谈。中国天宫运行顺利,但美国有“沃尔夫修正案”,2011年国会通过的,禁止NASA和中国任何合作,除非总统特批。这条禁令让美国航天员去不了天宫,欧洲空间局和日本也得掂量。韩国作为美国盟友,KASA刚和NASA签了联合意向声明,深化太空探索合作,但对华态度暧昧。韩媒朝鲜日报去年报道,美国延长国际空间站寿命,就是怕中国一家独大,影响全球格局。韩国专家在节目里点明,得立国际准则,管管载人登月和火星探测的项目,别让谁垄断资源。比方说,太空垃圾问题,中国发射频率高,韩国人担心碰撞风险,得有统一清扫规范。还有矿产开发,月球氦-3这些宝贝,谁先挖谁占便宜?联合国太空事务办公室已经在推框架,但执行力弱,韩国想借KASA平台发声,推动多边协议。 中国这边呢,天宫空间站对外挺开放。去年官媒放风,说有几个国家想派宇航员上去,欧洲空间局和埃及、泰国都签了合作备忘录,计划2025年送人上天。法国航天局局长访华时,夸天宫设计先进,实验舱空间大,适合国际项目。但现实骨感,美国的禁令像堵墙,韩国虽没明禁,但国会里保守派声音大,怕技术外流。KASA负责人李相旭在采访中说,韩国要为全球太空立规矩,不是针对谁,而是确保公平。举例,火星任务中,通信频段得协调,不然信号干扰就麻烦了。中国嫦娥系列探月成功,韩国也想跟进,但资源少,只能靠合作。韩媒强调,中国航天成绩亮眼,长征火箭可靠性高,神舟飞船返程稳,但国际社会希望别闭门造车,多让别人分杯羹。这话听着像提醒,韩国人觉得自己是小弟,但有美国撑腰,话语权不弱。长远看,太空开发得靠大家抱团。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恰似江楼月

恰似江楼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