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演员郭宇欣说:“我最困难的时候,连房租都交不起,没办法我只能接短剧,因为它能

曼彤说世界 2025-11-11 00:53:32

短剧演员郭宇欣说:“我最困难的时候,连房租都交不起,没办法我只能接短剧,因为它能给我解决最现实的困难,让我有饭吃有房子住。 我之前是拍长剧的,代表作有《一念关山》、《承欢记》等,和刘诗诗、杨紫、罗云熙等都合作过,但是因为我并不是主角,曝光与发挥空间确实有限,所以收入非常不稳定。 谁懂影视圈配角的辛酸啊!看着合作的都是顶流明星,自己也挂着“演员”的头衔,可背后的窘迫只有自己知道。郭宇欣拍长剧那几年,看似光鲜,实则过着“饱一顿饥一顿”的日子——进组拍戏时,每天凌晨四五点起床化妆,候场一整天可能只拍一两场戏,台词不过三两句,可一旦杀青,下一个剧组没着落,收入就彻底断了。 她在《一念关山》里演的小配角,镜头加起来不到十分钟,为了这几分钟,她提前一周背熟所有相关剧情,揣摩角色情绪,甚至特意去学了简单的武打动作。可杀青后结算片酬,除去房租、交通费和置装费,几乎所剩无几。有一次,她连续三个月没接到长剧角色,银行卡里的余额只剩几百块,房东催缴房租的电话天天打,她只能躲在出租屋里啃泡面,看着手机里和顶流合作的剧照,心里又酸又无奈。 不是她没实力,而是长剧圈的资源分配太现实。顶流们占据了大部分戏份和曝光,留给配角的不仅是有限的镜头,更是极不稳定的收入。很多像她这样的演员,科班出身、演技扎实,却因为没有流量、没人脉,只能在各种长剧里跑龙套,拿着微薄的报酬,勉强维持着“演员梦”。郭宇欣说接短剧是“没办法”,这话里藏着多少妥协——谁不想在制作精良的长剧里打磨演技,谁愿意一开始就扎进被部分人诟病“剧情套路”的短剧圈?可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有饭吃、有房住,才能谈梦想。 没人知道,短剧看似“低门槛”,实则藏着不为人知的辛苦。为了赶进度,剧组常常昼夜连轴转,一天拍十几场戏是常态;台词要背得滚瓜烂熟,情绪要快速到位,没有时间慢慢酝酿;拍摄条件也远不如长剧,有时候在简陋的棚屋里拍,夏天闷热、冬天寒冷,可她从没抱怨过。因为她清楚,每拍一部短剧,就能拿到一笔及时的报酬,能让她安心交房租、买食材,不用再为下一顿饭发愁。 更难得的是,短剧给了她久违的“发挥空间”。在长剧里,她是“背景板”一样的配角,台词少、人设单薄;可在短剧里,她常常能拿到女二、女三的角色,有完整的人物弧光,能尽情展现自己的演技。有一次,她在一部短剧中演一个坚韧的单亲妈妈,哭戏爆发力极强,被网友剪成片段发到网上,收获了不少好评。那一刻,她突然觉得,不管是长剧还是短剧,能被观众看到、能靠演技赚钱,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认可。 现在很多人对短剧有偏见,觉得“剧情狗血、制作粗糙”,可他们忘了,短剧不仅撑起了无数像郭宇欣这样小演员的生计,更填补了下沉市场的娱乐需求。郭宇欣的选择,不是对梦想的放弃,而是对现实的清醒——梦想不能当饭吃,先解决生存问题,才能慢慢等待机会。她现在一边接短剧维持收入,一边没放弃长剧试镜,她说:“只要有合适的长剧角色,我还是想回去,可我也感谢短剧,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拉了我一把。” 影视圈从来不是只有顶流的光鲜,更多的是像郭宇欣这样默默坚持的小演员。他们不缺演技,不缺热爱,缺的只是一个稳定的机会。郭宇欣的经历,戳破了“演员光鲜亮丽”的假象,也让我们看到:成年人的世界里,梦想从来都要和现实妥协,能屈能伸、脚踏实地,才是最可贵的坚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8
曼彤说世界

曼彤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