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生病,鲁迅贴身照顾,买药、煎药、喂药不敢有一丝马虎。 朱安之所以不改嫁,一辈子爱着她的大先生,因为鲁迅对她是好的。她或许想过即便再嫁,也找不到这样对她好的男人了,她是欣赏鲁迅的,敬仰他的才华,她甘愿一辈子做鲁迅的原配妻子。 1923年7月,鲁迅与周作人彻底失和,8月2日他从北京八道湾11号搬出,暂时住在好友砖塔胡同61号。1924年5月,鲁迅用多年积蓄买下了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的一处住宅。 母亲和朱安一直跟着他,朱安在这个家里照顾鲁母照顾着先生,她从不多说一句话,大先生说什么她听什么,大先生有学问,他说的都是对的。 他们各住一房,他会把脏衣服放在她门口柳条编的筐里,她会为他缝补衣服。直到有一天她病了,躺在床上不能伺候婆婆也无法照顾这个家。 鲁迅知道后很是着急,他寻医问药,贴身照顾她吃药。朱安是弱者他同情她,这个婚姻不是她的错。如果她不愿意离开这个家,他就要让她一生衣食无忧,过平稳的日子。 鲁迅痛恨敌人骨子里却非常善良同情弱者,而且还时常帮助别人。 1928 年1月,鲁迅家里来了一个穷青年,名叫廖立峻,原是中山大学的学生。他一来就要做鲁迅先生的义子,还带上妻子与妻兄。把先生当作家长了,三个人占底楼的房间,住了七个多月。鲁迅给上门的“儿子”介绍了工作,代付工资,每月达三十元。这所谓儿子嫌麻烦,不干了,白吃白喝。鲁迅不说什么。廖立峨回老家,用命令的语气叫鲁迅掏路费。鲁迅给了路费,对方又提出回老家要买地。鲁迅瞠目结舌了。几年后廖立峨又写信来:“原来你还没有倒掉,那么,再来帮助我吧。” 王阿花是鲁迅家里的女工,勤快。无拘束,干活总是唱山歌。鲁迅和许广平都喜欢她。可是有—天,一伙浙江的乡下人上门来闹事,原来王阿花是不堪被虐待逃出来的。她死活不肯回去。鲁迅拿出一百五十元替她赎了身,她欢天喜地了。后来,王阿花有了男朋友,想离开,离别时鲁迅摆了酒席祝贺她。她抹着眼泪走了…… 萧红和萧军流亡到关内,他们听说鲁迅大名贸然给大文豪写信,寻求写作上的帮助。他们也没抱多大希望。没想到鲁迅回复了,二萧喜极而泣,他们迅速从青岛坐邮轮到上海。 二萧如愿见到了心中的偶像,临走时鲁迅给了他们一个信封,里面有二十块钱。一段时间过后,鲁迅又宴请他们,并介绍他们认识了一些文化名人,有茅盾,叶紫等作家。可以说萧红在文学上的成就离不开鲁迅的帮助。 在对待朱安的事情上,鲁迅是内疚的,只是以他的性格不违背自己的内心罢了。他冷漠她,无视她,甚至不愿与她多交流,可是她病了他依然紧张并且贴身照顾。 世人都说朱安可怜,或许在她心中能做大先生的妻子她是幸福的。 如果当时朱安思想不封建,是个想的开的女子,她再嫁,一个离了婚的女人一定能嫁的好吗?要是遇到渣男,还不如在大先生身边。 朱安到底怎么想的,我们不知道但是她是爱大先生的。一生是仰慕大先生的,能和这样一位大文豪在一起她觉得是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