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11月11日,多家媒体报道显示,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在记者会上明确表态,针对此前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上发表的涉台海错误言论,日方已向中方作出说明。 他强调,日本始终希望台海问题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将严格遵循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精神,这一核心立场从未改变。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场“表态反转”绝非偶然。就在几天前,高市早苗还在国会坚称,若台海出现特定武力场景,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暗示自卫队可行使集体自卫权,即便被追问也拒绝撤回言论。 这种公然突破中日共识、干涉中国内政的表态,不仅引发中方强烈抗议,在日本国内也掀起轩然大波,立宪民主党、公明党等在野党纷纷反对,《朝日新闻》更是发文警示其言论“加剧对华不信任”。 日本政府之所以迅速“降温”,深层原因藏着现实考量。经济上,中日贸易连续15年保持3000亿美元以上规模,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3083亿美元,累计双向投资近1400亿美元,两国产业深度绑定,真要撕破脸,日本企业首先扛不住。 外交上,10月底王外长已与日本外相通电话,明确指出台海问题事关中日关系根基,而《中日联合声明》中“承认台海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承诺,是两国建交的政治基石,一旦动摇,双边关系将全面倒退。 更关键的是,高市早苗的激进言论本就带着“政治投机”色彩。她上台后急于推进“修宪扩军”,想借台海议题制造外部危机,却没料到国内外反对声浪如此强烈。 日本民众清楚,把本国“存亡”和中国内政绑定,无异于把日本绑上“台独”战车,最终只会引火烧身。 说到底,日本的妥协是权衡利弊后的必然选择。台海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任何外部势力的挑衅都注定徒劳。 而中日关系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只有恪守历史承诺、不干涉他国内政,才能实现互利共赢,这一点,日本政府显然心里有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