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应该是有史以来最沉默的一个双11,没有战报,没有跳动的大屏幕,有的只是商家苦苦的煎熬。 最明显的变化,其实出现在我们身边。现在不少人打开购物APP,发现促销玩法越来越绕,各种优惠里边藏着不少套路。 明明说是低价,但点进去一看,价格先涨又降,实际便宜没多少。过去觉得蹲点囤货还能省不少,慢慢大家也都看出来,有时候只是多余地买了一堆囤家里。 看破了这些花样,面对满屏的“福利”页面,大家也就没有之前那么冲动,消费习惯悄悄变了。 双11刚出头那会儿,电商就像给大家打开了新世界,很多人都觉得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那时候赶上大促,感觉错过就亏了。 可这么多年下来,每一年都跟打仗一样抢购和拼单,慢慢地,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激动。现在多数人买东西,盯的是实用和真正需要啥,不再被“今天最便宜”这几个字牵着鼻子走。 而且,这一两年,大家手里的钱花得比以前更小心,很多人都算着用,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对于还想买点品质高一点的东西的人来说,线上购物变得不如线下吸引人。 原因也简单,那些打折都打成习惯的东西,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真值这个价。而追求服务和体验的人,发现逛街买东西其实也挺舒服。电商平台渐渐变成夹在中间,不上不下,进退两难。 今年还有个信号挺明显,电商平台在大家日常消费里占的“份额”反而缩了,没有像往年一样水涨船高。 从前靠着低价和方便快速吸了一大波用户,现在拼到头也只是留住了普通买家,高端人群不买账,普通消费者不再刚需跟风,这点变化不仅是双十一一个节日的问题,更是全行业的一个提醒。 大家期待的双11,正慢慢变成大家无感的常态。每次平台祭出新噱头,都刺激不到大家的神经,反而有点让人烦。 其实最后,还是得回到老老实实做生意这条路上,价格是否真透明,品质是不是让人放心,比搞多少宣传都有用。 如果电商平台真心实意,商家愿意慢工出细活,把精力都花在提升自己,把服务做好了,口碑就自然能积累起来。一味打数字、封榜单、造声势,最后总会被现实敲醒。 说到底,人们真正想要的就是少点套路和噱头,多一些靠谱和用心。只有平台和商家做好了这两点,才能再把人心拉回来。 未来电商要想走得长远,离不开真实和踏实,而不是靠那种一年比一年声势大的活动来炒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