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认为:“韩国KF-21作为五代战机已经打破了世界格局,那就需要给地区局势立规矩,不允许‘霸权主义’出现。” 韩国媒体直言,这款战机让韩国空军实力跃升,直接戳破了少数大国垄断高端战斗机的老规矩,还得借机在东亚周边定调子,明确说不许任何一方搞霸权那一套。说白了,就是想用技术实力当筹码,提醒大家别老想着一家独大。韩国官方倒没那么夸张,他们定位KF-21是四代半战机,可媒体一炒,就往五代机上靠,强调它能超音速巡航、雷达反射低,还能扛7吨多武器。 先说说KF-21的来头吧。这项目从2010年左右启动,本来叫KF-X,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KAI牵头,印尼那边投钱参股,目标是造出一款中型多用途战斗机,取代老掉牙的F-4和F-5。总投资得有80多亿美元,韩国出大头,印尼承诺8.1亿美元,结果到现在还欠着账,合作有点磕绊。首飞是2022年7月的事儿,在泗川基地,原型机顺利升空,韩国空军乐坏了。性能上,它最大速度能到1.8马赫,作战半径800多公里,内置相控阵雷达,能同时跟踪多个目标。武器方面,9个挂点,导弹、炸弹啥的都能带,未来版本还计划加电子战吊舱。韩国人自豪的地方是本土化率高,从机身到发动机,好多部件都是自家厂子出的,这在亚洲不算多见。 韩媒为什么这么吹?KBS的报道里头,镜头拉到跑道上,数据一堆堆甩出来,说这战机不光自己用,还能出口,帮韩国赚外汇,顺带提升国际地位。专家在那儿分析,过去亚洲空军装备基本靠美欧进口,价格高、维护贵,现在KF-21一出,门槛低了,新兴国家有更多选择。朴钟浩那种航空评论员就点明,这打破了大国独占的局面,让东亚空域平衡点变了。韩国人觉得,靠这东西,就能对周边施加威慑,不用总盯着别人脸色。尤其是对北方那边的威胁,他们算盘打得精,KF-21的传感器融合和数据链,能跟F-35对接,整体作战网更密实。 转到区域反应,这才是重点。中国这边,媒体报道低调得很,没大张旗鼓评论。观察者网之类的平台提过,KF-21隐身性能有限,正面雷达截面比J-20大多了,顶多算准隐身,发动机推重比也一般。但他们承认,这对韩国空军是升级,间接影响东亚力量对比。南华早报有篇分析,说KF-21虽赶不上J-20的超机动和内置武器,但对区域平衡有冲击,北京得留意首尔下一步采购计划。中国空军自己的歼-20和歼-35已经在服役,数量上占优,技术迭代也快,所以没必要慌张。可韩媒偏说这是对中国的打击,因为过去高端机市场被美中俄把持,现在韩国插一脚,选项多了,买家能砍价。 日本那边,反应更务实。防卫省的报告里头,评估KF-21对东海空域的影响,担心韩国空军巡逻范围扩大,可能会重叠日本的防空识别区。东京的会议上,官员们翻情报,圈出潜在交汇点,算计怎么调整F-15J的部署。日本自己有F-2和F-35在手,KF-21对他们威胁不大,但长远看,韩国出口成功,会刺激周边军备竞赛。日本媒体如朝日新闻,报道时带点警惕,说这战机虽非五代,但Block 2版本加了隐身涂层,机动性强,够格当区域玩家。韩日关系本就敏感,历史包袱重,这事儿一出,日本更得盯紧,免得韩国在军售上抢风头。 印尼作为伙伴,态度积极。他们投了钱,计划买48架,最近还签补充协议,注入资金扩产线。雅加达看中KF-21的性价比高,不像F-35那么烧钱,还带技术转让,能帮本地航空业升级。可最近印尼跟朝鲜走近,韩国分析师担心资金链出问题,项目延误。其他潜在买家,泰国和波兰在谈,菲律宾也感兴趣,想补空军短板。韩国国防出口促进会数据,2025年ADEX展上,KF-21单座型亮相,订单咨询堆积,出口潜力大。这不光是卖飞机,还卖影响力,韩国想借此进军中东和东南亚市场,挤压欧美份额。 说回韩媒的论调,他们觉得KF-21已达到威慑目的,所有人都在观望首尔下一步。打破垄断是实打实的,过去亚洲国家买战斗机,基本是美制F-16或俄制苏-27的翻版,现在有韩国选项,价格亲民,维护本地化强。朴钟浩在节目里讲,希望这战机给世界启示,推动和平发展,各国多搞经济,别老军备。但现实骨感,东亚热点多,南海、台海、黄海,哪哪儿都绷着弦。KF-21服役后,韩国空军总规模120架左右,配上现有F-15K,够喝一壶。中国J-20超200架,日本F-35也上百,格局没彻底翻,但多了一个变量。 韩国人这步棋走得聪明,避开纯五代机的烧钱坑,先出四代半,边用边改。2026年首批40架交付,批量生产启动,总计划180架。KAI公司推进Block 1A,优化软件,Block 2加对地模块。出口版KF-21EX,推重比更高,卖点足。韩媒借机喊“立规矩”,本质是想在美中博弈中占中立位,卖军火赚了,顺带刷存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