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一名男子前往医院做手术取出髓内钉。男子刚被全身麻醉陷入沉睡,下一秒,手术室里并未传来预想中仪器的声响,反而响起一阵“哐当、哐当”的动静。这哪像是在做手术,分明如同工地在拆模板,这究竟是在治什么病呢?网友:“打全身麻药,难不成是怕我跑了?” 原来,躺在手术台上的男子此次专门来医院取出固定骨头的髓内钉。在多数人眼中,这似乎是一场常规小手术,谁曾想髓内钉早已被愈合的骨头紧紧嵌住,成了两位主刀医生的“大难题”。 两位主刀医生手持专用器械,一人扶着器械定位,一人用力上下抽动,那动作活像工地师傅拧大螺丝、撬钢筋。起初,两人还能稳稳发力,可没过几分钟,额头上的汗珠便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顺着下巴滴落在手术服上。 刚接手的医生握住器械时,手指不自觉地紧绷,能清晰看到他手上的肌肉在用力。 实际上,医生并非在盲目用力,其中门道颇多。髓内钉被骨头的骨痂包裹得密不透风,医生得先用小钻头小心翼翼地磨掉表面的骨痂,这一步需精准控制力度,稍有不慎就会刮伤骨膜。之后拧钉子更是难上加难,力气小了,钉子纹丝不动;力气大了,可能会把刚长好的骨头拧裂,真可谓是用搬砖的力气做绣花的细活。 这位患者能顺利取出髓内钉,依靠的不仅是医生的专业经验,更有支撑手术的良好体力和全程不松懈的专注力。换班的医生紧握工具,先上手的医生后背湿透,这些细节都暗藏着外科医生的不易。 人人都知道外科医生吃香,可这份“香”里,既有岁月沉淀的诊疗经验,更有时刻在线的体力和对患者负责的较真态度。 这场满是“施工声”的手术,虽没有惊心动魄的急救场面,却让我们看到了外科医生鲜为人知的艰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