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奇不奇怪。 全运会,办了十五届,主题歌写了十五首,最后活下来的,居然只有一首。 剩下那十四首,当年哪首不是风光无限?要么请的是当红顶流歌手,要么砸了大价钱做编曲,典礼上一唱,灯光一亮,听着挺带劲。 可你看,典礼一结束,这些歌就跟放完的礼花似的,噼里啪啦热闹一阵,转头就没人提了。再过阵子问起,别说歌词了,连调子都没几个人能想起来。 为啥会这样?其实一琢磨就透——那些歌里全是“飞翔”“辉煌”“梦想”的大词,堆得比啥都满,听着挺大气,可跟咱普通人的日子不沾边啊。 就像应付差事的命题作文,光顾着往“盛会”上靠,忘了歌是唱给老百姓听的,没一点烟火气,唱完就完了,留不下半点念想。 唯独山东全运会那首《相亲相爱》,就唱“我们是一家人”,歌词朴实,句句都唱到人心坎里。 也正因为这份接地气的实在,它没被“全运会主题歌”的标签困住。山东人直接把它当半个省歌,婚礼上放,喜庆又热闹;家庭聚会上唱,一开口就拉近了距离;就连平时朋友去KTV,也总有人点这首,一唱起来大家就跟着合,心里暖暖的。 其实啊,不光是写歌,做人做事都一个道理。花里胡哨的包装、喊得震天响的口号,最能打动人的,从来不是多华丽的词、多厉害的阵容,而是那份贴近生活、掏心窝子的真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