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胖”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全

易云的世界 2025-11-14 14:20:20

在美国,“胖”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全美成年人口中有超过40%属于肥胖人群。   街头巷尾,大码服装店比比皆是,航空公司甚至不得不为部分乘客提供“加宽安全带”。但你要说这全是基因问题?那可真是睁眼说瞎话。   基因决定上限,但生活方式决定体型,而美国人的饮食方式,说白了就是一场被工业化彻底改造的“进食灾难”。   这不是危言耸听,美国人吃的不是饭,是“工业猪饲料”,这话听着刺耳,但你细想,就会明白它有多贴切。   它们吃的东西,热量高、营养低、加工重、添加剂多,就像圈养动物为了快速增重吃的配合饲料,目的很明确:不是让你健康,而是让你上瘾,然后不断买、不断吃、不断胖。   1984年麦当劳开始在美国全国推广“大杯可乐”和“超级尺寸薯条”,一顿饭的热量瞬间翻倍。那不是午餐,是“卡路里炸弹”。   彼时的美国人并没太在意,反而兴奋得不行:“一块多钱,吃得饱又吃得爽。”但他们没意识到,这一顿下肚,脂肪和糖分已经远超人体所需。   到了90年代,快餐文化彻底渗透进美国人的生活节奏,早餐是甜甜圈加拿铁,午餐是芝士汉堡配薯条,晚餐则是冷冻披萨或罐头汤。   所有食物的共同特点是:高糖、高脂、高钠、低纤维。你问他们为啥不吃点蔬菜?他们会告诉你:太麻烦了,还不如微波炉叮一下来得快。   你走进美国的沃尔玛、Target或者Whole Foods,货架上琳琅满目的不是真材实料的食物,而是一堆“食品工业的奇迹”:蛋糕粉、预制饼干、冷冻意面、含糖早餐麦片、人工香料的果汁饮料……这些东西看似是吃的,实则是“工业合成品”。   比如一盒看似健康的果味酸奶,配料表能写满半张A4纸,从高果糖玉米糖浆,到稳定剂、色素、香精、增稠剂,真材实料的“牛奶”和“水果”只有区区几克。   更别说那些“零卡路里”饮料,虽然不含糖,但添加了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长期大量摄入同样有健康风险。   美国的儿童肥胖率已经高达19%。你以为孩子吃的会比成人健康?错。快餐店针对儿童套餐开发了“Happy Meal”,配玩具、送气球,孩子们一边吃着炸鸡块配番茄酱,一边为着下一个玩具兴奋不已。   在普通美国家庭,妈妈们早上给孩子准备的“早餐”常常是彩色麦片配牛奶,这种麦片一碗下去含糖量接近20克,相当于一杯可乐,午餐是学校发的冷藏餐盒,里面是冷汉堡、薯片、小蛋糕——吃完不胖才怪。   而且美国的学校食堂很多早就被“资本”占领,食品公司通过补贴获得供餐合同,给学生们提供廉价但高热量的食物,久而久之,孩子从小就习惯了这种“饲料式”的饮食方式,长大后想吃菜都觉得“寡淡无味”。   为什么美国食品变成了“猪饲料”?答案只有一个:利润。   加工食品比天然食材便宜太多,一块鸡胸肉从农场到超市要几天时间,还要冷藏、分拣、运输,而一包火鸡味午餐肉,只需用肉糜、大豆蛋白和香精搅拌成型,包装完就能上架,保质期长达半年。   食品工业的目标不是让你吃饱,而是让你不停地吃。糖分让你上瘾,脂肪让你满足,盐分刺激味蕾——这一切都被精确计算过,只为让你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   可怕的是这种“猪饲料”不仅便宜,还能带来情绪安慰感,很多美国人一旦压力大、心情差,就会打开冰淇淋或炸鸡桶,这种情绪性的暴饮暴食,正是食品工业最精明的设计成果。   其实美国人并非不知道这些食品有多糟。每年都有无数营养学家、纪录片、健康倡议者在呼吁“回归真实食物”,比如《食品公司》《超码的我》等纪录片直指食品工业的黑幕。   但问题是健康食品太贵,垃圾食品太便宜,一盒有机蔬菜要5美元,一份双层芝士汉堡只要1.99美元,在底层民众眼里,选择健康就等于花更多钱,花更多时间。而他们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更别说还有精力去好好做一顿饭。   你看那些一米宽的屁股,不是天生的,是吃出来的,美国人不是“基因有问题”,而是整个饮食环境早就被工业逻辑侵蚀得面目全非。,你可以说他们“懒”,但更真实的情况是,他们吃的食物,从根本上就不是“食物”。   所以下次你看到那个坐在机场用两张椅子才能坐下的胖子,不要惊讶,他不是异类,他只是这场“工业饲料实验”的产物。而这场实验还在持续。   参考资料: 美疾控中心:美成年人肥胖率上升 2023-09-22 北京日报客户端 美式饮食“威胁国家安全”:肥胖成美军一大祸害 2020-07-26 海外网

0 阅读:78

评论列表

漫游者

漫游者

1
2025-11-14 17:48

有才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