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体大战,三巨头正式开打。一天之内,阿里、谷歌、腾讯陆续出招,全都盯上了AI智能体这个新入口。先说阿里。 据彭博社爆料,通义APP准备全面升级为“Qwen”,配合旗下Qwen大模型重塑品牌认知。 但关键不在于改名,而在于这款AI应用要变成“能直接帮你逛淘宝”的智能体。比如:告诉它“给我找个不超过300的通勤包”,它能帮你筛、比价、下单——原本需要5次点击的动作,现在一句话就能跑完。这个改版背后,是阿里想拿“电商”这个传统强项,打通AI应用的落地闭环。 Qwen模型已经有影响力,现在要做的,就是在C端市场补上那一块,让它“真用起来”。然后是谷歌。 他们直接把AI嵌入电商流程,能帮你比价格、查库存、甚至拨电话联系商家。除了付款之外几乎全自动跑完。谷歌这步棋,本质是用AI重塑“搜索+电商”路径:让Gemini不只是回答问题,还能带你从模糊需求走向实际成交。 AI不只是“会聊天”,而是真能“干活”。最后,是腾讯。 虽然没推出专门的AI购物助手,但他们在做另一种“超级入口”的版本——把AI功能直接塞进微信里。腾讯总裁刘炽平在财报会上表示:“微信未来会推出AI智能体”,帮用户在微信内部搞定任务。这意味着,腾讯不想再多做一个APP,而是要在微信这个十亿用户的平台上,直接搭建AI生态。 公众号给内容、视频号搞流量,小程序承接服务链路,加上微信支付闭环……这套“社交+商业”的系统,正是AI智能体理想落地的土壤。把这三家公司放在一起看,会发现一件事: 大家的路径不同,有的从搜索来,有的从电商来,有的从社交来,但目标都指向一个词:智能体闭环。也就是说,AI不止是对话,而是要完成“从想法到行动”的整条链路。- 用户说一句话,AI能理解意图、调度服务、主动反馈;- 最终形成一个闭环系统,而不是让用户自己跳转、操作、决策;- 谁能先搞定这个闭环,谁就能成为下一代超级入口。而这场智能体大战,也正在从“比拼大模型”转向“谁更能解决用户问题”。入口之争,已经变成交互主权之争。AI时代的超级APP,或许就在这场混战中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