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里的"隐形炸弹":斑块脱落有多危险? 我们常把血管斑块比作身体里的"不定时炸弹",这个比喻绝非危言耸听。当这些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沉积物突然破裂脱落时,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想象一下,斑块就像水管内壁的水垢,日积月累地沉积在血管中。它们表面覆盖着一层脆弱的薄膜,里面包裹着油脂等物质。在血压突然升高、血管痉挛或者外力刺激下,这层薄膜就会破裂,里面的物质随之进入血液,开启了一场危险的"旅行"。 这些脱落的碎片会顺着血流在血管中漂流。当它们漂流到较细的血管时,就会像塞子一样堵住通路。如果堵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就会引发心肌梗死;如果堵在脑部血管,就会导致脑梗死。更危险的是,斑块破裂处会激活血小板聚集,迅速形成血栓,让原本就狭窄的血管雪上加霜。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危险的过程往往来得悄无声息。很多人都是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病,留给抢救的黄金时间只有短短数小时。这正是斑块最可怕的地方——它可以在你感觉良好的时候突然"爆炸"。 当然,身体有时也会发出预警信号。比如突然出现的头晕、短暂的视力模糊、或者一过性的肢体麻木。这些症状可能转瞬即逝,但却是血管在向我们求救。就像地震前的预警,虽然轻微,却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