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和抗博 讨论-上等的的SKU打法,让买大多数配置的人,都觉得自己赚了-中等的打法,牺牲一部分,突出另一部分-下等的打法,任何配置细看之下都让人觉得不爽,加到顶配预算又爆表了但是最后一种往往能够更贴近经济学上的收益成本曲线,理论上可以把利润尽量榨干。十年前燃油车的竞争烈度不高,导致合资品牌的配置阶梯往往是按照这个来,是可以的。但现在如果研究SKU有很大的学习成本,研究完最后很不爽还有负面的情绪价值,消费者直接就不买了。半年前东风日产N7的配置就很清晰,用续航和辅助驾驶切割出4个区间。到了N6上,动力总成电池大小全部标配,通过舒适性配置和辅助驾驶提升溢价能力。属于让消费者选择起来很简单,也很舒服的状态。他们的营销管理团队是懂现今市场的。今天除了【配置超能打】,他们还推出了【政策无套路】的自燃包赔政策。没有任何定语限制,烧了就赔新车。可以说再创了一个行业先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