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作家,无论他处在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国家,他所创作的作品,都是他对这个世界认知的思维反映。他的立场观点和喜怒哀乐,都会通过他的作品及人物反映表达出来。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文艺座谈会,会上毛泽东主席就文学艺术创作根本任务和方向做了重要讲话。 他说:“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 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宣传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为了这个目的,有些什么问题应该解决的呢?我以为有这样一些问题,即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 我们的文学艺术工作者的立场问题,就是要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去创作。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 我们的文学艺术工作者的态度问题,就是为什么创作,要表达什么问题。即紧随着立场,就发生于我们对各种具体事物所采取的具体态度。比如歌颂、批判、暴露、揭批、讽刺、鞭打等。 我们的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工作对象问题,就是文艺作品为谁服务,为谁编写,给谁看的问题。我们文艺工作的对象应该是工、农、兵及其干部,他们都是文艺作品的接受者和受益者。 我们的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工作问题和学习问的,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会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关于学习问题,我的文艺工作者必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学习社会。一个自命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作家,尤其是党员作家,必须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知识。 正是受《讲话》的影响,许多作家在塑造工农兵形象和反映伟大的革命斗争方面获得了新成就。出现了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孙犁的《荷花淀》等优秀作品。 柳青的《创业史》,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背景,讲述农民在时代变革中的成长与奋斗。梁斌的《红旗谱》,围绕冀中农民的革命斗争,展现中国农民反抗压迫、走向革命的历程。 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苍生》等,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农民在农业合作化运动和改革开放初期的生活变化。杨沫的《青春之歌》以女性知识分子林道静的成长为主线,反映抗日战争前后的青年革命运动。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基于重庆地下党革命斗争史实,刻画革命者在狱中坚贞不屈的精神。曲波《林海雪原》,讲述东北剿匪小分队的英勇事迹,是红色经典中兼具传奇色彩的作品。老舍话剧《茶馆》和《龙须沟》通过茶馆的兴衰折射社会变迁,北京龙须沟的改造,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民生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文学艺术就是要求作家除了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反映生活之外,还有一条更为重要的准则必须把握住,那就是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这一点,是中国作家有区别于西方国家作家的唯一标准。 毛主席在《讲话》中指出:“在 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互相独立的艺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作家的思想倾向性就代表着他的阶级性,他倾向于那个阶级,他就会为哪个阶级摇旗呐喊,他执衷于歌颂阶级敌人,他的思想就会倾向于敌人,这一点,从他的作品中可以一目了然。 文学艺术是一种思想工具,它既有歌颂也有批判,既有弘扬也有暴露,既有对现实真实的反映,也有艺术家对虚拟生活向望。只有真正的、革命的、代表无产阶级思想倾向的文学艺术家才能正确地解决歌颂和暴露、弘扬和批判的问题。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批判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也必须歌颂弘扬之,这就是一个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一句话评价莫言你觉得莫言是怎样的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