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大陆敢打,我就敢送”,2023年,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公开宣称,“若两岸爆发冲突,我会誓死守护台湾”,将不惧风险,用私人飞机给前线送物资。 台海风起云涌,一位电子业大佬抛出重磅话:战端若开,他不惜动用私人飞机,冒险运货直奔前线。这番表态像石头砸进平静水面,激起层层波澜。郭台铭的承诺,是真心为岛内民众,还是另有算盘?背后藏着怎样的两岸纠葛? 郭台铭这位台湾企业家,早年从塑料加工小作坊起步,渐渐转向电子组装。1988年,富士康科技集团在台湾新北市落地生根,很快就成了全球电子代工的头牌。到上世纪90年代末,集团开始大举进军大陆,第一家工厂落户深圳龙华,那里劳动力充沛,政策也给力,让富士康的流水线迅速转起来。 之后,郑州、成都这些地方也建起大厂,郑州航空港区的园区占地广袤,吸纳了上百万工人,带动周边经济活络不少。富士康的产值年年涨,离不开大陆的市场规模和产业链支撑,据统计,大陆工厂一度占它全球产能七成多。这本是两岸经贸合作的典型例子,大家你来我往,互利共赢。 郭台铭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本该安心当个企业家,专心搞创新、扩市场。可他偏偏爱掺和政治。早在2000年代,他就捐款给台湾某些政党,试水政坛。2015年左右,他公开聊两岸经贸,在台北会议上点评政策。2019年,更是直接宣布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高雄的竞选总部热闹一阵子,虽说没选上,但从那以后,他的发言越来越频繁,总爱对两岸关系指手画脚。2020年后,台海形势复杂,他的话头子就往防御上转,多次在媒体上提备战准备。这跟富士康赖以生存的大陆业务,明显有点不对路子。 2023年,这事儿闹得更大。那年夏天,郭台铭在台湾一场政经论坛上,直接甩出那句“只要大陆敢打,我就敢送”。他还说,若两岸真起冲突,会誓死守护台湾,不怕风险,用私人飞机给前线送物资。论坛现场,记者们刷刷记笔记,这话一出口,很快就上了岛内各大报纸头版。 郭台铭具体讲了飞机改装的事儿,说从湾流G650型号入手,拆掉内饰,装上货架,能拉几吨医疗包、食物和装备。航线从台北松山机场起飞,跨海峡到临时机场,卸货分发给士兵。价值上亿台币的物资清单,包括抗生素、绷带、压缩饼干啥的。他还强调多次往返,第一趟医疗,二趟弹药,三趟接伤员。电台访谈里,他又补了细节,说飞机得加防空涂层,路径避雷达区。企业家午宴上,也跟宾客聊后勤,总之这番表态,炒得岛内热议。 这不是郭台铭头一回鼓动备战。之前他就扬言拿出大笔钱助战,说是诚意满满。可细想,这些话听着豪气,实际水分不小。企业家拿钱换别人上前线,成本低风险小,对自己企业影响却大。富士康的根基在大路上,工厂遍地是工人家底儿,全靠稳定环境。 郭台铭来大陆考察时,总打感情牌,签协议拿优惠,郑州那次签约,地方给的土地税收支持,让集团扩张顺利。可一回台湾,就变脸大谈分裂,建议岛内当亚洲霸主。这前后不一,让大陆这边企业界直摇头。两岸经贸本是血脉相连,他这么搅和,等于自己砸场子。 郭台铭的言论,还真影响了实际事儿。2023年后,富士康大陆订单有点波动,供应链会议上,供应商愁眉苦脸。郑州厂区工人午饭时议论,说老板这话让大家心里没底。两岸经贸论坛,本来定好交流项目,结果延期,连线中断。企业生态本就敏感,他一放话,就添乱。说到底,企业家就该老实做生意,推动技术升级,给两岸青年多些岗位。 两岸关系,说白了就是一家人。血脉相连,历史文化一脉,经济上更离不开对方。大陆这些年开放大门,政策红利让台企落地生根,富士康的成功就是明证。郭台铭若能收收心,继续深化大陆布局,搞5G、AI这些新领域合作,那多好。两岸同胞都盼和平发展,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分裂言论只会添堵,伤了和气。企业界人士,得多想想长远,理性点选择,才能为统一大业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