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性返乡滞乡”这情况一出现,就透露出个关键问题: 不少进城打工人刨去房租、通勤和生活成本,到手的净收入,还比不上在农村挣的。 在农村,虽说赚得不多,可花销也少啊。 自家有宅基地和祖屋,不用每月掏几千块房租;有菜园、田地,粮食蔬菜自给自足,绿色又健康! 农村人进城后空了不少,山上柴木多,取暖做饭材料不愁。 夫妻俩人在家养头猪、几十只鸡、几只鹅,再养点牛羊,都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虽说累点,但身体好、活得长寿呀! 中金报告显示,全国月入5千以下人群占比超94%,进城打工人里不少人月薪刚够糊口,珠三角城中村15㎡单间月租就占普工收入三成。农村2025年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7003元,虽不算高,却几乎没有住房和食材开销,实际可支配部分并不少。 建筑行业日薪从360元降到260元,不少工人找不到活干,全年平均工作仅210天。反观农村,除了种养,全国1200万返乡创业者能享补贴,简单的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都能带来稳定收入。 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比例不足28%,城里看病、养老成本高。农村有基础医保兜底,日常小病花费低,加上劳作带来的健康体质,长期来看反而减少了隐性支出。 城乡收入的核心差距不在账面,而在生活成本和稳定性。当进城务工的净收益持续缩水,农村的低成本和自给优势就会凸显,这也倒逼乡村产业升级,让返乡不再是无奈选择,而是更务实的生活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