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导弹部队已部署到位,要干涉台海问题,日民众全面抗议:战争爆发时不想当靶子。

小新军事热点 2025-11-17 20:15:24

日本导弹部队已部署到位,要干涉台海问题,日民众全面抗议:战争爆发时不想当靶子。   2025年11月,日本自卫队在冲绳基地完成新型“12式地对舰导弹”改进型部署,这款射程达1500公里的武器被明确标注为“应对台海潜在冲突”,防卫省更首次公开承认此举旨在“强化西南方向防御能力”。   然而,这场军事扩张非但未获民意支持,反而在东京、大阪等城市掀起超5万人规模的抗议浪潮。民众高举“不做战争靶子”的标语,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政府将国民安全绑上地缘政治战车的不满。   这一部署的背后逻辑,需置于中美战略博弈的宏观框架中审视。随着中国海军常态化穿越宫古海峡、辽宁舰编队首次接近关岛,日本右翼势力借“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论调渲染“中国威胁”,试图将集体自卫权解禁后的军事扩张正当化。   但现实数据揭示出深刻矛盾:日本防卫预算虽连续十年增长至GDP的1.2%,民调却显示68%的民众反对增加军费,55%的受访者认为“应优先发展经济而非军事”。   这种“政府扩张、民意收缩”的撕裂状态,在冲绳这个驻日美军基地密度最高的地区尤为尖锐——当地居民通过“县民大会”连续三年通过“反对军事基地”决议,要求撤回导弹部署。   更深层的悖论在于军事技术的双刃剑效应。新导弹虽具备反舰能力,但其雷达阵地、燃料库等配套设施在战时将成为优先打击目标。冲绳县议员尖锐指出:“将导弹阵地设在人口密集区,无异于将平民区变成活靶子。”   这种“军事安全悖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病毒式传播,#冲绳不是战场的话题阅读量突破2亿次,年轻网民创作的讽刺漫画将导弹基地与幼儿园、养老院并置,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情感共鸣。   从地缘政治视角分析,日本此举实则是“安全依赖症”的体现。在供应链安全、能源安全等多重压力下,日本试图通过强化军事存在换取美国“核保护伞”的更坚定承诺。   但这种策略正面临民意反噬——东京大学战略研究所的跟踪调查显示,18-35岁群体中支持“日美同盟”的比例较五年前下降12个百分点,而支持“亚洲区域安全合作”的比例上升至41%。   这种代际价值观的变迁,预示着日本安全战略正面临根本性重构。   真正的战略智慧,在于跳出零和博弈的思维定式。日本若想避免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需深化中日经济互信、参与多边安全对话、支持两岸和平统一进程,构建符合时代潮流的新型安全架构。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和平国家”的立国初心。毕竟,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导弹射程的延伸,而是民心相通的宽广——这既是历史的启示,也是未来的出路。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小新军事热点

小新军事热点

小新军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