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职场圈炸了个大瓜——新东方32周年庆当天,老板俞敏洪在南极冰川前发全员信,大谈企鹅抱团取暖的团队精神,而同一时刻,无数新东方员工正抱着电脑在办公室熬夜做续费方案。这场“老板南极看极光,员工工位晒月亮”的魔幻对比,瞬间点燃了打工人的集体情绪。 信里俞敏洪把南极的翡翠冰山、24小时极昼描写得像童话,说企鹅在极端环境里相互扶持的样子让他想起新东方人。可员工们看着屏幕上的续费率、未成交名单,听着地铁里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只觉得这封信像根刺——纪念日当天别说放假,连杯热奶茶都没有,老板却在世界尽头谈“坚守的意义”。有老师晒出工作记录:连续十小时上课,晚上八点半下课还在地铁上回邮件,凌晨两点才合上电脑。这种“你晒南极阳光,我晒加班月光”的荒诞感,让“共情”成了最奢侈的词。 其实这哪是简单的“老板不懂打工人”?分明是转型期的撕裂感在作祟。新东方这几年像坐过山车:教培寒冬里砍掉K12业务,靠东方甄选直播带货续命,现在又押注文旅新赛道。财报显示教育业务增速从43.9%暴跌到13.6%,东方甄选净利润缩水97.5%,高管换血比翻书还快。老板们忙着在新业务里找生机,员工们却在旧航道上拼命划桨——教育板块的老师要扛续费率,直播团队要冲GMV,文旅部门还在烧钱铺市场。这种“新业务吃肉,旧业务喝汤”的割裂感,让老板的“南极哲学”成了员工眼里的“凡尔赛文学”。 更扎心的是,这封信里“我”出现了17次,“南极”提了5次,却连句“大家辛苦了”都没有。员工要的从来不是空洞的“坚守”,而是看得见的关怀:加班能不能调休?续费提成能不能涨?嗓子哑了能不能配个扩音器?当老板站在南极冰川前感慨“时间的力量”时,员工更想听到的是“这个月绩效达标就放三天假”。毕竟,企鹅抱团是因为冷,员工加班是因为穷,用极地生存哲学套职场现实,就像用童话故事解微积分,再美也解不开生活的题。 这场风波暴露的,是转型期企业最危险的信号——当老板和员工活在两个平行世界,再宏大的叙事也激不起共鸣。俞敏洪的南极信像面镜子,照出了多少企业“上层谈理想,基层谈生存”的尴尬?那些在会议室里高喊“拥抱变化”的老板们,是不是也该蹲在工位旁听听键盘声里的叹息? 说到底,职场最动人的从来不是“我为你打江山”,而是“我懂你的不容易”。下次老板再想发激励信,不妨先问问:今天有多少人加班到凌晨?他们的续费方案通过了吗?南极的冰川再美,也美不过员工眼里的那束光——那束叫“被看见”的光。 (看到这儿的你,是不是也想起自己加班的夜晚?来评论区聊聊:你遇到过哪些“老板在远方,员工在现场”的扎心时刻?)俞敏洪 新东方 (案例来源:中国蓝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