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日本突然宣布了 11月18日消息,日本冲绳、长崎两县知事17日分别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拟修改“无核三原则”的动向表示强烈反对,强调推进核裁军是民众心愿,政府首脑必须尊重民意。 两位知事态度如此坚决,根源是刻在骨子里的历史记忆:长崎是二战中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城市之一,冲绳作为美军在亚太的重要基地,常年受核安全问题困扰。 对当地民众而言,“无核”从不是空洞的政策口号,而是历经生死考验守住的底线,政府要改,首先就过不了他们这关。 要理解这起争议,得先搞清楚“无核三原则”的内核。 简单说就是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这三条看似简单的原则,背后藏着日本战后核政策的完整逻辑。 1967年12月,时任首相佐藤荣作在国会演说中正式提出这一原则,后续又在施政演说中补充了核裁军、依赖美核威慑、和平利用核能三大支柱,共同构成日本核政策的“四个支柱”。 1971年11月,众议院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后,它才真正成为日本基本国策,佐藤荣作也因推动这一原则,获得了1974年诺贝尔和平奖。 多年来,日本政坛领导人换了一任又一任,从安倍晋三到后续历任首相,公开场合都将坚守“无核三原则”挂在嘴边,就连2022年出台的“安保三文件”,也明确写着这一原则不会改变。 可到了高市早苗这里,风向突然变了,给出的理由却很直接:“不引进核武器”会影响搭载核武器的美军潜艇停靠日本港口。 这话听着是为配合美军部署,实则捅破了一层藏了多年的窗户纸。 所谓“限制美军潜艇停靠”的说法,其实早有历史渊源。 解密档案与相关人士证言显示,早在1960年修改日美安保条约时,双方就有密约,默许载有核武器的美军舰艇停靠日本港口。 这与“无核三原则”中的“不运进”明显冲突,自民党执政的历届政府,却始终坚决否认密约存在。 直到2009年民主党上台,外务省调查才证实密约属实,当时的首相鸠山由纪夫还曾提议将“无核三原则”法制化,可惜最终没能落地。 高市早苗此时提议修改,表面看是为理顺日美军事协作,实则是日本近年安保政策转向的延续。 从修改安保法到强化与美国的军事协同,日本正一步步突破战后和平框架。 “无核三原则”作为这一框架的重要一环,一旦松动,就意味着日本在核问题上的立场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也正是因为如此,除了冲绳、长崎知事,日本共产党等在野党也明确提出抗议,认为这是在往核风险的火坑里跳。 当地民众的反应也很直接,长崎的核爆受害者团体已着手筹备座谈会,准备集体发声反对;冲绳的市民团体也计划发起请愿活动,要求政府公开与美国就核问题达成的所有协议。 对他们来说,当年核爆的惨状从不是历史课本上的文字,而是祖辈代代相传的伤痛记忆。 玉城丹尼表态时特意强调,政府做决策前必须听听这些亲历者的声音,不能仅凭政治考量,就轻易改动关乎全民安全的政策。 目前,高市早苗团队尚未给出修改方案的具体细节,仅含糊表示“正在研究与美国军事协同的最佳方式”。 但冲绳和长崎已放出话来,会联合其他有核爆记忆或驻有美军基地的地区共同施压。 日美之间的核密约会不会因这次提议彻底摆上台面,反对声浪能否挡住政策转向的势头,这些疑问目前都没有答案。 长崎街头已出现“守住无核底线”的标语,冲绳的市民代表也已收拾好行李,准备下周赴东京与国会议员当面交涉。

用户10xxx82
中国准备轰炸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用户12xxx34
广岛知事出来走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