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给所有企业老板提了醒: 你可以鼓励员工,也可以批评员工,但千万不要在旅游的时候给员工发“心灵鸡汤” 旅游这事儿,在打工人心里早有了固定标签——那是把“工作模式”手动切换成“生活模式”的缓冲带,是挤在地铁里刷攻略时就盼着的喘息机会。谁出门前不是悄悄把工作群设成“免打扰”,行李箱里塞的是换洗衣物,不是待处理的报表?可偏偏有些老板,像是揣着个“鸡汤发射器”,员工刚在景区拍完一张笑脸照,手机震一下,打开全是“奋斗没有终点”“假期正是弯道超车的好时机”这类话。 你说这些老板是坏吗?倒也未必。好多人可能真觉得自己在“激励员工”,觉得把“努力”挂在嘴边,就是尽到了管理者的责任。可他们偏偏没搞懂,“激励”这东西也分场合,就像没人会在别人吃年夜饭的时候,劝人赶紧放下筷子去健身房一样。员工的假期,本质上是“私人时间”,是用来回血、用来陪家人、用来发呆的——哪怕只是在酒店里睡个懒觉,那也是人家应得的放松。这时候发鸡汤,不是鼓励,是添堵。就像你正捧着一杯冰可乐准备解渴,有人突然往杯子里倒了一勺热蜂蜜,甜得齁人,还完全不是你想要的味道。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假期鸡汤”往往透着一股脱离实际的尴尬。老板们可能坐在自己的度假别墅里,看着窗外的海景,敲下“每一份付出都会有回报”;可员工说不定刚挤完景区的人山人海,正蹲在路边啃面包,看到这句话只觉得讽刺。真正的管理,从来不是靠几句口号撑起来的。俞敏洪为什么能说出这话?新东方走过那么多起起落落,他该明白,员工认的不是“鸡汤里的道理”,是平时老板给的尊重——尊重他们的工作成果,也尊重他们的休息时间。你要是平时把薪酬给到位、把流程理顺畅,员工不用你催也会好好干活;可你要是总在别人放松的时候“刷存在感”,只会让人觉得“老板根本不懂人”。 还有些老板,可能是把“发鸡汤”当成了一种“管理仪式”,觉得不发点什么,就体现不出自己的“领导价值”。可这种仪式,早就成了员工之间的“吐槽素材”。有人会把老板的鸡汤截图发到朋友群里,配个“无语”的表情包;有人干脆直接忽略,连点开都懒得点开。到最后,老板以为自己在“传递正能量”,实际上却在悄悄消耗员工的好感度——本来好好的假期心情,被一条消息搅得稀碎,等收假回到公司,工作状态反而更差。这哪是“提提醒”,简直是“帮倒忙”。 说到底,管理的核心是“懂人”,不是“说教”。你可以在周一早上开会时和员工聊目标,也可以在项目出问题时指出不足,这些都是工作中的正常沟通。可假期就是假期,别让那些没用的鸡汤,毁了员工好不容易盼来的轻松。毕竟,能让员工心甘情愿为公司打拼的,从来不是几句轻飘飘的口号,而是“你尊重我,我也愿意为你尽力”的双向奔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