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惯着!美国驻日大使被怼的哑口无言!在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表示,“感觉就像圣诞节提前到来了。我谨向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和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健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他们为进一步深化日美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之后,我们的驻日大使吴江浩出来回应了。 有意思的是,格拉斯这番话表面上看是轻描淡写,实则有点幸灾乐祸的意味。他提到的“感谢”也不是单纯的外交礼节,而是把中国对高市早苗这种右翼政客的正当回应。 说成是推动了美日更紧密关系的“助攻”。这就有点颠倒黑白了。吴大使的回应不只是反驳,更是提醒:世界对美国的政策早就不买账了。 所谓“盟友”,一个个都得被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薅羊毛,哪里来的什么轻松和幸运?这番回应,不仅没顺着美国人的思路走,反而点破了格拉斯话里话外的真实意图。 这事背后,其实牵扯到的是最近中日之间围绕高市早苗恶劣言论的多次交锋。高市作为日本政坛的极右翼代表,一直以来言论极端、对中国毫无尊重。 中方多次严正交涉,表达强烈不满,这本来是主权国家的合理反应。但就在中国正当维权的时候,美国驻日大使突然跳出来“阴阳怪气”地感谢中国。 像是在说:你们吵得越厉害,日本就越靠近我们,这对我们是好事。这种说法不仅不负责任,甚至显得有点拱火添柴。 而格拉斯的表态其实也不是孤立事件。近期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一系列动作,包括炒作所谓“印太战略”、加紧拉拢日韩、在南海问题上挑事,都是在搞地缘政治对抗。 这种做法对地区稳定毫无益处,反而让本来可以合作的空间被人为制造成对立场域。再加上美方频繁搞“经济胁迫”,连自己的“盟友”欧盟国家都怨声载道。 不止一个国家在近期的高层对话中表达了对美国保护主义政策的不满。格拉斯说“圣诞节提前来了”,听起来是轻松戏谑,其实背后反映的是美方对当前局势的误判。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言论其实是典型的“战略叙事操控”。美国借助外交场合,不断在舆论上制造一种“中日对立、美日团结”的假象,目的是让地区国家在安全焦虑中加深对美国的依赖。 但现实远比他们预想的复杂。中国作为亚太稳定的重要力量,一直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而不是靠外来干预来搞小圈子、拉帮结派。 吴大使这次的回应,正是捍卫中国立场的一个有力体现,也向外界释放了清晰信号:中国不吃那一套,也不怕你搞小动作。 这件事也让人联想到不久前中美旧金山会晤前后的舆论氛围。当时美国一些政客也是一边高调渲染“对华竞争”,一边又在私下表达希望重启对话。 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操作早就被看破。外交不是做表演,更不是玩文字游戏。格拉斯的这番言论暴露的,恰恰是美国在亚太布局中的一种焦虑心理。 一方面希望拉住日本当马前卒,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在地区的影响力不断上升。这种处处算计的小算盘,根本不能赢得长期信任。 从更大的格局来看,这场“嘴仗”其实也是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一种缩影。日本在对华关系上越来越缺乏独立性,很多政策选择都在看美国脸色; 而美国则拿着“盟友”这块招牌,实则在做利益交换的生意。而中国则始终坚持自己的节奏,既不主动挑衅,也不会被动挨打。 吴大使这次的回应,没有激烈语言,也没有情绪化,靠的是真凭实据、冷静有力,说出了很多人心里想说却不好说的那句话。 格拉斯的“圣诞节”说法,其实更像是一种心理投射。他看到中日之间存在分歧,就迫不及待想从中捞好处,忽略了中国在处理外交事务上的理性和坚持。 美国如果继续抱着这种“渔翁得利”的心态,那只会加速自己在亚太地区信用透支的速度。毕竟,盟友不是用来利用的,信任也不是靠“感恩节”或者“圣诞节”说说就能赢得的。 真正的国际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实际行动上的,而不是靠冷嘲热讽和自我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