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法拍房市场炸了个大新闻——一套曾发生过故意杀人案的“凶宅”,居然引来30

夏日朗晴 2025-11-18 17:08:37

最近深圳法拍房市场炸了个大新闻——一套曾发生过故意杀人案的“凶宅”,居然引来30人抢拍,最终以699.8万元成交,比起拍价高出309万!这事儿听着像悬疑剧,但背后藏着更值得琢磨的现实逻辑。 先说说这套房子的“前世今生”。它位于深圳福田区金地海景花园,130平的户型,原本是普通住宅,2009年却成了凶案现场。产权几经流转后,2024年因原房主欠债被法院拍卖。第一次拍卖时,法院没在公告里写明凶宅历史,结果买家花839.7万拍下后,发现真相直接崩溃,硬是闹到法院撤销了交易。这次重新拍卖,法院明确标注了“2009年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起拍价直接砍到390.8万,相当于市场价的5折。没想到,这反而成了“香饽饽”——30人报名,5万人围观,最后硬生生把价格抬到了699.8万。 这事儿最扎心的点在哪儿?是大家突然不忌讳“凶宅”了吗?显然不是。法拍平台数据显示,深圳同小区二手房均价5.3万到7.3万,这套凶宅第一次拍卖时单价6.4万,和市价持平;这次虽然成交价5.34万,但比起拍价还是涨了近80%。说白了,买家们是在用“心理折扣”换“价格折扣”——明知道房子有瑕疵,但算盘打得精:省下的钱足够重新装修,甚至再买辆车。就像有个网友说的:“凶宅不凶宅的,我住进去又不会变鬼,省下的钱才是真金白银。” 但这事儿也藏着风险。法律上,卖家有义务披露房屋的重大缺陷,包括凶宅信息。前次拍卖被撤销,就是因为法院没尽到告知义务。这次虽然公告写清楚了,但买家们真的做好心理准备了吗?有专家提醒,凶宅的“心理阴影”可能影响未来转手——就算你住着没问题,下一个买家未必能接受。更现实的是,这套房子的实际占有人还没搬走,虽然签了承诺书,但万一拖个半年一年,买家能不能耗得起? 其实,这场拍卖像面镜子,照出了当代人的生存哲学:一边是“宁可信其有”的传统忌讳,一边是“省钱才是硬道理”的现实考量。有人觉得“凶宅便宜就敢买”是勇气,也有人觉得“为省钱冒风险”是短视。但换个角度想,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如果房价没那么高,如果普通人不用算计着每一分钱,谁愿意去碰这种“烫手山芋”? 最后想问问大家:要是你遇到这种“凶宅打折”,会为了省钱下单吗?还是宁愿多花点钱买个心安?评论区聊聊呗,说不定你的经历,能帮别人少走点弯路呢! (案例来源:极目新闻)

0 阅读:28
夏日朗晴

夏日朗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