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第1军军长张治银大校喊来副军长,问:“今年上报干部提升,怎么没把3师副师长傅全有报上来?”副军长答:“傅全有干了10年副师长了,个人能力很强。”又接着讲:“为什么没报?他做事情讲原则,得罪了不少人。” 1975年,在晋北第一军军部,张治银军长盯着桌上的干部提拔名单,手停在了第三师的空缺处。 因为,副师长傅全有的名字,没在里面。 突然,他抓起内线电话:“让副军长来。” 十分钟后,副军长攥着材料站在门口,全身冷汗:“傅全有能力强,可这些年得罪不少人……有些同志说他太讲原则,不会变通。” 张治银没接话,转身走向窗前。 他想起十年前第一次见傅全有的样子,刚从西北战场回来,军装上还沾着兰州城外的黄土:“3营穿插敌后切断马家军退路,牺牲12个兄弟。” 这个把士兵性命攥在手里的指挥员,怎么会“不会变通”? 傅全有的根,扎在山西吕梁的山沟里。 16岁参加民兵,第一次扔手榴弹就炸飞鬼子机枪手,战友笑他“急得像饿狼”,他说:“慢半秒,死的就是我。” 解放兰州战役,他带3营摸黑穿插,踩着敌人尸体趟过黄河支流,天亮时堵在敌军指挥部门口。 抗美援朝雪夜,他蹲在阵地啃冻土豆,画了三条土工作业路线,三天三夜打退敌人八次冲锋,阵地前的雪都被血染红。 1953年回国进军校,他文化底子薄,把战术手册抄了三遍,教官考“山地防御要点”。 他总是能对答如流,战友拍他肩膀:“你这股笨劲,比聪明人管用。” 1975年的第一军,风气正得像刚擦过的枪。 张治银是老红军,最恨“会来事”的干部。 听说傅全有因“太刚正”没被提拔,他拍着桌子骂:“原则是底线!谁碰谁栽!” 党委会上,有人嘀咕:“傅全有干十年副师长,怕是有问题。” 张治银把考核报告拍在桌上:“他带的师,训练三年全优;战士说他‘铁面但不偏心’;上级查物资,账清得能对到分!” “部队是打仗的,不是搞关系的!” 他扫过众人,“我们要能带士兵拼命的官,不是端茶倒水的‘老爷’!” 这句话之后,傅全有的名字,终于排在名单第一位。 傅全有接到任命时,正在靶场组织实弹射击。 他接过文件时只看了一眼,便继续喊口令:“三点钟方向,卧姿射击!” 他当上3师师长,还是那副“不好惹”的样子。 演习专挑最难课目,翻山越岭练穿插,士兵骂他“傅阎王”,可考核全师拿军区第一。 物资发放蹲在仓库门口核对清单,连一箱罐头都不许错。 战士家属来队,他亲自安排住宿:“当兵的在前方卖命,家里的事得有人管。” 上级检查,团长偷偷说“傅师长太严”,政委接话:“可严得让人服气,去年拉练,他把大衣给了生病士兵,自己冻得发烧。” 1978年,傅全有升任第一军军长。 张治银握着他的手笑:“我没看错你,部队就需要这种‘认死理’的人。” 1984年对越反击战,傅全有指挥1军开赴老山。 地形复杂,他用指南针和地图定路线,战斗最激烈时蹲在猫耳洞抽烟。 “稳住!越军怕的就是我们敢拼。” 那场仗,1军歼敌三千没丢阵地。 战后他升成都军区司令员,在西藏看到战士穿单衣冻得发抖,立刻调新棉衣:“哪怕从总部调,也得让娃娃们穿暖!” 1993年晋升上将,1995年接替张万年当总参谋长,办公室挂着“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退休后,他常常呆在在军事科学院研究信息化作战。 儿子傅勇2011年授少将,他嘴上说“小事”,凌晨却准时起来给儿子煮面:“别骄傲,好好干。” 其实,当年张治银力排众议提拔傅全有,不是赌他能当多大官,是赌他“不会让部队蒙羞”。 而傅全有用一辈子证明了,战场泡出来的硬骨头,比任何关系都管用,守原则的人,早晚会被看见。 就像俗语说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傅全有不是“会来事”的人,可他是“能打仗、敢担当”的人。 而这,恰恰是一个军队、一个国家,最该珍惜的“宝贝”。 主要信源:(中国新闻网——傅全有简历)

无名
老将军不说顺口溜,AI文。
用户10xxx00
军长才大校?
平平安安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实在是不知道1975年的十年前还有西北马家军!
用户10xxx73
1975年的十年前还有西北马家军?小编对国家这么近代的历史都不清楚。写的其他事情就不怎么相信了。
用户10xxx13
军长大校,还是75年的大校,请问,75年军队有军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