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发动的,德国失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国、日本、意大利发动的,结果失败了。现在战败国德国又想与俄罗斯开战,难道德国又想做战败国吗?德国人不缺吃不缺穿,为什么德国又想打仗呢?为什么德国又想把德国人送到战场上去丢命呢? 看看德国最新的举动就明白了,默茨政府刚公布了一项到2041年的防务开支计划,总金额超过3550亿欧元,换成美元就是4160亿。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要知道上届朔尔茨政府才刚设了1000亿欧元的特别国防基金,这次直接翻了三倍还多,目标就是要建成“欧洲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 为了凑这笔钱,德国甚至松绑了实行多年的“债务刹车”条款——这条款原本规定联邦政府新增赤字不能超过GDP的0.35%,是控制借钱的硬规矩——特意放宽了国防支出的债务上限,还打算用“政府少出钱、市场多投资”的模式拉来更多资金,这股劲头可不像是只想自保。 至于具体要买些啥,这份军备清单说得明明白白:700亿欧元专门用来补武器弹药的缺口,解决“火力不足”的问题;520亿欧元用来买坦克和装甲车,光“拳师犬”装甲车就花了100亿,“帕特裡亚”步兵战车也占了70亿;360亿欧元砸向潜艇采购,还计划在2038年前新增4艘以上新型潜艇; 空中力量更舍得花钱,F-35战斗机、“台风”战斗机一起买,还掏钱研发第六代战机,连无人机作战力量都要照着东欧战场的经验来打造。 陆军方面,2个装甲师和1个快速部队师要补满人员装备,还要新组建国土防御师和驻立陶宛的海外旅,这些部队的装备采购和日常运转资金,全从这笔预算里出,明摆着是在为可能发生的冲突做准备。 就在前不久,德国国防部长刚宣布再拿1.5亿欧元买美国武器援助乌克兰,这已经是今年8月给了4.3亿欧元军援之后,又一笔追加的钱了。 更夸张的是,他们计划明年把对乌援助的钱抬到115亿欧元以上,而且这些援助都通过北约的“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机制来操作——乌克兰列想要的武器,美国提供,德国掏钱,本质上就是通过代理人冲突不断消耗俄罗斯。 这种“借别人的手打仗”的玩法,看着没把德国人直接送进战场,实际上已经把自己绑在了战车上。 德国这么干,一方面是想借着北约和欧盟的劲儿抬自己的地位。 北约要求成员国提高国防开支占比,欧盟也喊着“欧洲重新武装”,德国正好顺着这股风扩军,既能响应盟友的号召,又能顺理成章坐上欧洲军事头把交椅。 毕竟在欧洲防务圈里,手里有精锐大部队的国家,说话就是比只有小股力量的管用,德国的装甲师和海外驻军,就是它争夺话语权的筹码。 另一方面,军工业的利益诱惑也不小,莱茵金属公司的生产线越扩越大,连宝马、奔驰都开始进军军工研发,这种“战争经济”短期内能把经济数据做得好看,军工企业自然会推着政府往前冲。 但这背后的风险早就露苗头了,德国经济学家已经预警,把产业重心往军备上偏,会让经济结构失衡,社会福利的资金也会被挤走,老百姓的不满情绪正在涨。 卡塞尔、埃尔福特这些地方,已经有人故意破坏军车,这就是最直接的抗议。 更关键的是,德国在尖端武器研发上本来就没多少动力,远程打击能力和全球侦察网络都比美俄落后,就算砸再多钱买装备,也改不了防御体系的短板。 可就算这样,德国还是一门心思扩军援乌,对着俄罗斯摆出强硬姿态,这种明知有风险还往前冲的架势,难免让人想起历史上那些因为野心膨胀而失控的时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