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起兵后,攻陷了怀来,守将宋忠被杀,朱棣首战告捷,大军气势如虹,不到一个月队伍就发展了几万人,为了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朱棣是以“清君侧”为由,打着“靖难”的旗号出兵的,他还废除了朱允炆“建文”的年号,重新恢复了朱元璋“洪武”的年号。 这事儿得从他那侄儿,建文帝朱允炆说起。朱允炆一上台,立马就搞“削藩”,那叫一个快准狠。周王、湘王、代王、齐王、岷王,一个个跟下饺子似的被废了。朱棣是谁?他是朱元璋活着的儿子里最年长的,也是最能打的,他能不慌吗? 他很清楚,自己就是下一个,而且是最大的那个目标。 朝廷的网已经撒开了。都指挥使谢贵、布政使张昺带着4万大军进了北平,把燕王府围得水泄不通。这时候的朱棣,手里头只有王府那800护卫。你说这咋整?4万对800,拿头打? 换一般人,估计就腿软了,要么交权,要么等死。但朱棣是谁?他可是朱棣。他先是玩了一手绝活——装疯。大夏天的,他能穿着皮袄在火边发抖,还能满大街抢人吃的,见人就说胡话。这演技,放现在高低得是个影帝。 朝廷一看,燕王疯了?那就好办了。谢贵和张昺也放松了警惕。 机会就这么来了。建文元年七月初六,朱棣说他病得不行了,为了表示“清白”,要把王府的官吏都绑了交给朝廷。谢贵和张昺一听,高高兴兴就进了燕王府。结果呢?一进门,就成了刀下鬼。朱棣那800死士瞬间暴起,控制了这俩头头,包围王府的军队立马群龙无首,乱了。 朱棣趁热打铁,一夜之间,就靠这800人,把北平城给端了!天亮的时候,他手里已经有上万人马了。这操作,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斩首行动”和“以小博大”。 可拿下北平只是第一步。当时的北平,就是个孤岛。四周全是朝廷的重兵:东有通州、蓟州,西有宣府,北有山海关、大宁,南边更别提了。四面楚歌啊! 朱棣必须得动,而且得快。他立马干了两件大事: 第一,政治上站住脚。他光造反不行啊,得有理由。于是,他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说皇帝身边有齐泰、黄子澄这样的奸臣,他是去“靖难”的,是去帮皇帝扫清障碍的。这口号多响亮!他还干了个更绝的,直接废了“建文”年号,重新用回老爹朱元璋的“洪武”年号。啥意思?就是“你朱允炆不配当皇帝,你搞的这套我不认,我只认我爹的规矩”。这一下,就把自己的合法性拉满了。 第二,军事上必须突围。他亲率大军,第一站就扑向了怀来。 怀来这地方,是朝廷西边围困北平的重镇,锦衣卫指挥使宋忠领着3万多人守在那。朱棣刚起兵,人马也就万把,去打3万精锐,还是攻城,悬不悬? 可朱棣打仗,不光靠蛮力,他更懂攻心。 宋忠也知道自己手下很多兵以前是燕王旧部,人心不稳。为了鼓舞士气,宋忠干了件蠢事:他骗士兵说,朱棣把你们留在北平的家眷全杀了。 这消息传到朱棣耳朵里,朱棣乐了。机会来了! 大军围城,朱棣没急着攻,而是把他军中那些家在怀来的士兵家属全找来,领到阵前,让他们隔着城墙“呼父兄子弟相问劳”。 城墙上宋忠的士兵一瞅,我爹我妈我媳妇都好好的,还在燕王那边吃香喝辣呢! 宋忠这谎话瞬间被戳破。当将军的失信于士兵,这仗还怎么打? 军心“哗”一下就全散了。 结果可想而知,怀来一战,宋忠大败,兵败被杀。 这就是标题里说的“首战告捷”! 这一仗打得太漂亮了!它就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怀来的胜利,让朱棣的大军气势如虹。 紧接着,朱棣兵分两路。朱能去打蓟州,马宣被斩;朱棣自己强攻居庸关,守将战败。密云守军一看这架势,干脆开城投降了。 通州、遵化、永平、云中、开平……这些原先围困北平的城池,要么投降,要么被攻克。 就这么着,不到一个月,朱棣的队伍就滚雪球一样发展到了几万人。原先的孤岛北平,一下就“连成片”,有了稳固的后方。 你说朱棣这开局,是不是既惊险又高明?他不是个只懂冲锋陷阵的莽夫,他是个精通政治、军事、尤其是心理战的大师。从装疯卖傻骗过朝廷,到800人夺取北平,再到怀来城下那场“认亲大会”,每一步都踩在了刀尖上,但也每一步都算计到了骨子里。 这场“靖难”,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是一场简单的叔侄皇位之争,它是一个老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对上一个理想主义的年轻皇帝的“降维打击”。而这血腥的开局,仅仅是那场持续三年、彻底改变大明王朝走向的战争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