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上大事了!”江西一小伙钓了一条大鱼,好不容易拉上岸,却吓得鱼竿都扔了!原来,这条白色的鲟鱼,很像传说中的“中华鲟”,有“长江鱼王”之称,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俗称“牢底坐穿鱼”,他吓得放生,并拍了视频自证,然后主动致电公安“坦白从宽”,当事人:连打了3个公安电话确认! 江西赣州的小林这辈子都没这么慌过——手里的鱼竿还没攥热,“扑通”一声就扔进了水库,人踉跄着后退三步,差点摔进水里。 这天清晨五点多,天刚蒙蒙亮,小林揣着新买的碳素竿,摸到村后的水库边。最近总听钓友说这里藏着大货,他特意起了个大早,想碰回运气。甩竿、调漂、挂饵,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刚等了不到十分钟,浮漂猛地往下一沉,竿梢瞬间弯成了C形,线轴“呜呜”转得像要飞出去。 “好家伙!”小林心里一紧,赶紧双手抱竿,腰往下沉,跟水里的大家伙较上了劲。这鱼力气极大,一会儿往深水区冲,一会儿又猛地摆尾,折腾了快二十分钟,小林的手心全是汗,胳膊酸得快抬不起来,才总算看见水面上翻起个白花花的影子。 “这啥啊?”小林瞪大了眼。那鱼足有一米多长,浑身银白,吻部尖尖的,身上还带着菱形的硬鳞,看着既陌生又有点眼熟。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鱼拖上岸,那鱼躺在地上还在扑腾,尾巴一甩,溅了他一身泥。 小林蹲下来仔细瞅,越看越心惊——这鱼的样子,跟他前阵子在短视频里刷到的“中华鲟”几乎一模一样!他猛地想起视频里的话:“中华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钓着不放生,牢底坐穿!” “妈呀!”小林吓得魂都飞了,哪还敢碰,抓起鱼竿就想跑,跑了两步又想起啥,赶紧掏出手机,对着地上的鱼拍视频。镜头里,他手忙脚乱地说:“大家看啊,这鱼我刚钓上来,我现在就放,我可没碰它!” 拍完视频,他也顾不上鱼竿了,双手抱起鱼往水边跑。那鱼滑溜溜的,差点从怀里挣脱,小林急得喊:“祖宗哎,你可千万别有事!”把鱼放进水里,看着它摆摆尾巴游进深处,他才瘫坐在岸边,后背的衣服都湿透了。 可坐了没两分钟,小林又蹦了起来——光放生够不够?万一这鱼受伤了咋办?万一被别人看见了,赖到自己头上咋办?他越想越怕,摸出手机就搜“钓上中华鲟怎么办”,跳出的第一条就是“立即联系公安或渔政部门”。 他哆哆嗦嗦地找到当地派出所的电话,手指抖得按不准号码,连拨了三次才打通。“喂……警察同志吗?我……我刚才钓上来一条鱼,好像是中华鲟,我已经放了,我拍了视频,我不是故意的……”他语无伦次,把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三遍。 接电话的民警听完,让他别慌,说会派人去水库周边看看,还夸他做得对。可小林挂了电话还是不踏实,总觉得没说清楚,过了十分钟,又打了个电话过去,确认是不是真的没事,用不用去派出所做笔录。 “真没事,你主动放生还报备,做得很规范。”民警被他逗乐了,耐心解释,“中华鲟是保护动物,但只要及时放生,没造成伤害,就不违法。” 挂了电话,小林还是心里打鼓,又隔了半小时,第三次拨通了电话,这次直接问:“同志,我这情况,真不用坐牢吧?我就是个钓鱼的,真不知道那是保护动物……” 电话那头的民警估计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执着的,忍不住笑了:“大哥,你放心,你这属于主动纠正,没问题的。以后钓鱼多留意,不认识的鱼别随便钓,钓上来也赶紧放了。” 直到挂了第三个电话,小林才算松了口气,这才想起自己的鱼竿还扔在岸边,赶紧跑过去捡。鱼竿上还沾着泥,他却像捡了个宝贝似的抱在怀里,嘴里念叨:“再也不敢瞎钓了,这心脏差点跳出来。” 回家的路上,小林把拍的视频发了朋友圈,配文:“这辈子再也不想见这鱼了!提醒钓友们,不认识的鱼千万别碰,放生+报备,踏实!” 没过多久,评论区就炸了—— “兄弟你反应够快啊,这操作稳了!” “还好你没贪小便宜,不然真得‘牢底坐穿’了。” “为你的觉悟点赞,保护动物就得这样!” 小林看着评论,摸了摸胸口,还在砰砰跳。他琢磨着,以后钓鱼得先恶补一下保护动物知识,可不能再闹这种“吓破胆”的事了。这大清早的,比坐过山车还刺激,真是这辈子都忘不了。
